特区政府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追踪调查可导致启德臭味的来源,多管齐下令臭味大减。
【本报讯】(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 蔡文豪)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举办,本港的启德体育园将是赛事主要场馆之一,启德体育园自3月开幕以来,举办了多场大型盛事,吸引大量市民与游客前往,而过去困扰当区的海滨气味与水质问题,已大幅改善。有到启德跑步的市民表示,近期已没有异味。
大公报记者实地走访了解,为确保启德体育园在全运会赛事举办期间,不受近岸气味及水质问题影响,特区政府成立了由环境保护署署长牵头的跨部门工作小组,追踪调查可导致臭味的来源。过去三年,在土瓜湾避风塘、启德河一带,发现44宗大厦污水渠错驳,全部于今年第一季或以前完成修复,加上疏浚工程、生物除污等措施,多管齐下,令水质的大肠杆菌含量大减八成,臭味浓度处于低水平。
启德体育园面向维港,南面是土瓜湾避风塘,东面毗邻启德河和启德河进口道,这三处地点的气味和水质问题均会影响启德体育园。启德河起于黄大仙警署,一路延伸至启德体育园旁边,若启德河有污水流入启德河进口道,对启德体育园的影响会加大。
大公报记者日前走访启德体育园附近一带,发现已活化的启德河水质较清澈,没有异味,有市民在旁休闲散步。在土瓜湾避风塘沿岸,气味明显好转,水面漂浮着一些枯枝树叶。至于启德河进口道尾段的承丰道公园,在边沿位置对开水域,间中传来臭味,海堤附近水面有枯枝、胶樽和胶纸等漂浮物。
环保署助理署长(环保法规管理)张展华接受《大公报》访问表示,全运会部分赛事将于11月在启德体育园举行,该处环境质量需提升,尤其是水质和气味,务必大幅度改善。政府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制订「政府联合工作计划」,涵盖多项缓解措施和改善工程,包括修复污水系统错驳、疏浚海底沉积物、应用高效生物除污技术、设立实时气味监察系统,全方位保障海滨的环境质量。
渠务署高级工程师(九龙及新界南)潘浩然表示,启德河过往是东九龙的主要排洪渠道之一,早年新蒲岗一带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此。政府在90年代实施水质改善措施,情况有改善。
环保署定期会派员到启德河抽验水质,监测大肠杆菌数据。
渠管老化致污水流入雨水系统
不过,环保署联同屋宇署和渠务署调查发现,启德河的集水区,包括黄大仙、慈云山、新蒲岗及九龙城内的楼宇,曾在装修或改动工程、维修破损污水渠时,错误将污水渠接驳到雨水排放系统,而地下的公共排水渠管老化破损,导致一些污水流入雨水系统,排出大海,影响启德体育园对开海面的水质。
环保署环境保护主任(区域东)李丽嫦表示,环保署自2023年起,在黄大仙、慈云山、新蒲岗及九龙城进行200次污水错驳调查,检查逾1400个雨水井及污水井,抽取约300个水样本化验,发现28宗污水渠错驳,相关个案于今年首季完成修复。
其中,环保署在黄大仙区追查公共雨水渠污染物发现,一些三无大厦疑是公共雨水渠污染物的源头,于是进行测试,证实渠管有错驳。
土瓜湾避风塘情况与启德河相似。环保署在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进行污染源巡查,进行约200次污水渠错驳调查,共检查逾500个雨水井及污水井,抽取约40个水样本化验,发现16宗错驳,全部已于2024年或以前完成修复。
环保署并委托土木工程拓展署,在2023年8月进行疏浚工程清理海旁沉积物,疏浚合共约7700立方米海泥。
政府并以生物除污法,处理海床约3.3公顷范围的污染海泥,减少海泥内的有机物分解后可能产生的臭气,相关工程去年12月完成。
至于承丰道公园对开水域,李丽嫦表示,该水域为半封闭水体,水流缓慢,漂浮物容易积聚,与启德河水质无关。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在海堤旁增设防鲨网,防止海上垃圾冲入海堤。
大肠杆菌含量大减八成
环保署表示经跨部门合作后,土瓜湾避风塘、启德河的水质大为改善,大肠杆菌含量大减八成。自2024年起在土瓜湾避风塘、启德河进口道设置仪器,监测与海滨气味相关的空气污染物─硫化氢的浓度。截至今年5月,数据显示月平均浓度分别介乎8-12ppb与8-10ppb,属「普通」至「良好」级别,即是在一般情况下不觉察异味。
张展华表示,政府会继续推进各项改善及监察措施,目标于全运会举办时,启德体育园周边环境良好且没有异味。
责编: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