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胜利 守护和平」大会8月15日举行。
8月15日下午,在坐满了七百观众的香港九龙尖沙咀会堂内,气氛庄重而热烈。伴随着激昂的军歌,国旗缓缓升起。一队队青少年军和香港童军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向着台上的抗战老战士们行进,庄严敬礼。十几位幼儿园小朋友也纷纷跑上前去,将鲜花献给老战士,并依偎在他们身旁,画面温馨动人。此外,一百多名身着不同制服的团队成员也依次列队,向曾参加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老战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这些九十多岁的老战士们身着65式军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整齐地回礼,尽显军人风采。
这一幕正是由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香港老战士联谊会、中华精忠慈善教育基金会等民间团体及中国八一基金会、德泽润世智教科技集团、香港怀化联谊会、香港友好协进会联合主办的8·15「纪念胜利 守护和平」大会的开场式。
随后,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胡健民,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二级巡视员陈新育,全国人大代表马逢国,全国政协常委姚志胜等主礼嘉宾代表大会向老战士颁发了荣誉证书和慰问金,充分表达了对老战士的尊重与关爱。
「纪念胜利 守护和平」大会8月15日举行。
致敬老战士仪式结束后,大会举办专题讲座。原树仁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历史博物馆顾问莫世祥博士作了题为「香港:祖国抗战的后援基地(1937—1941)」的学术报告,深刻指出香港抗战「两战」「两场」「三国四方」的历史事实,详细阐述了香港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贡献。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则作了「香港抗战精神的内涵及对当代的启示」的专题讲话,提出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之际,香港不仅要宣传中国抗战精神的共性,更要以个性补充共性,开展针对性教育,从而激发香港原本就有的中华文化底蕴和爱国主义精神。他还强调,深入发掘传承香港抗战精神的核心「同舟共济」,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塑造共同的价值观提供思想依据,为创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支点,也是守护世界和平的切实之举。
在团体发言环节,各团体就推广香港抗战历史教育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尤其希望引进内地先进的教育科技。例如,上海德泽润世智教集团计划通过VR打造沉浸式「抗日主题大空间」,实现与先辈「对话」,重现历史故事,让历史沉淀造福后人,其对于帮助香港构建中华文化第二课堂超级链接的作用值得期待。
大会还以别具特色的音乐剧《香港抗战印记》,生动介绍了一个个香港小人物的抗战故事。剧中,亲历者上台,娓娓道来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如「大营救」「拔萃擦鞋团」「香港护士加入飞虎队」「四代传承抗战精神」「抗战文物收藏」等,让观众倍感亲切。剧中还提及了三十多年前拍摄首部揭露731部队罪恶的电影《黑太阳731》时亲历者的心声,以及如今追寻与港人密切相关的8604细菌部队历史真相的不懈努力。《香港抗战印记》的结尾,更是全场参与重演80年前在此地发生的胜利大巡游,醒狮腾跃,锣鼓喧天,将全场气氛推向沸腾。
晚上,大会举办了开放式活动,首映三部独家新拍的香港抗日游击战微电影《教堂之火》《乌蛟腾故事》《英雄母女》。还有丰富的抗战文艺演出、对话交流、文物展出、问答游戏等活动,也吸引了大批市民及游客参与。
此次活动实行民间资源整合,通过「跨域展览」「科技赋能」等创新形式,以鲜明的香港本土特色补充全国抗战历史叙事,传承了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凸显了香港抗战是中国抗战有机组成部分的历史逻辑,为国家记忆传承提供了香港方式,不仅彰显了香港对抗战历史的深度挖掘,也体现了全民参与抗战历史遗产活化的创新精神,为「一国两制」下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更让香港民众能够向世界生动讲述这段不容忘却的历史,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责编: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