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治报内容图
https://www.newspaperhk.cn/Pics/2025/7/c202507060a87cc355a5d4e3d9e880c074c9ff6c7.jpg
年过不惑的朱永先,在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的日常工作之外,总有一份炽热的牵挂——摄影。这份爱好早已不是闲暇消遣,而是他与生活、世界对话的方式,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艺术执念。 正如他在《摄影与人生》一文中写到:摄影是“诗意的空间,心灵的家园”。摄影-香港法治报,法治报,香港法治網,香港新闻,法制网,法治网
http://www.newspaperhk.cn/zongyi/detail/396.html
您的位置: 首页 > 综艺生活 > 详情

朱永先:被摄影诱惑的艺术人生

2025年07月06日 10:18:27  来源:香港法治报 本报记者:吴鲜   浏览量:23146

年过不惑的朱永先,在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的日常工作之外,总有一份炽热的牵挂——摄影。这份爱好早已不是闲暇消遣,而是他与生活、世界对话的方式,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艺术执念。

正如他在《摄影与人生》一文中写到:摄影是“诗意的空间,心灵的家园”。摄影如人生,虚虚实实,亦真亦幻;不同思想,不同观念,不同心态,不同结果。 人生如摄影,成功失败,正确看待;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功名利禄,身外之物;淡泊宁静,自会高雅;积极乐观,其乐无穷!

自2007年加入云南省摄影家协会,朱永先的镜头里藏着太多故事。百余幅作品在全国及省州市展览中亮相,数十幅被收入《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家作品选集》、《民族魂.中国摄影艺术》、《今日中国摄影》、《今日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家精品大典》等大型专业画册。2006年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举办《土林专题》在线影展,同年代表作《美丽的金沙江》在人民大会堂展出。2008年、2013年的个人展览更让他的名字与光影艺术紧密相连。2023年将《楚雄老街记忆》的295幅作品捐赠给楚雄州档案馆,从此载入档案史册,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为楚雄人民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永久记忆!但比起这些荣誉,他更在意按下快门时,那份与世界共振的瞬间。

元谋土林是他最偏爱的“摄影秘境”。从2004年至今,四十多次的往返,让这片沟壑纵横的土地成了他的“老熟人”。近几年,他在浪巴铺土林连续无数个通宵追拍星空:每晚八点架起相机,直到凌晨六点才收起设备。“那里的星星密集得像撒落的碎钻,清澈又灵动。”他总说,在土林的星空下,可以让灵魂得到洗礼和升华——偌大的景区后半夜只剩他一人,风掠过草丛的声响成了唯一的伴奏,星空在头顶铺展成浩瀚的绸缎,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宇宙的脉搏。当晨光刺破黑暗,他才惊觉自己早已与这片土地、这片星空融为一体。

在土林拍摄时,为了捕捉傍晚最迷人的光线,错过饭点是常事。所幸景区总经理杨红君热情相邀,两人围在灶台前简单烹饪,饭菜的香气混着泥土的气息,成了创作间隙最温暖的慰藉。这份善意,让他更能安心地等待光影魔术的降临。

朱永先的镜头从不止于壮美风光。他擅长在平凡里打捞诗意:街角老人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田埂上的野花顶着露珠闪烁,寻常巷陌的烟火气里藏着生活的真味。“不跟风、不盲从,影像从心”是他的信条,朋友圈里那些看似随意的抓拍,总能引来点赞无数——因为每一张照片里,都有他对生活最真诚的凝视。

翻看他的作品,很容易被那份深沉的民族情怀打动。镜头下的彝家火把、民族文化,都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他说,是民族文化的滋养,让他的镜头有了温度。

如今,朱永先的镜头仍在继续游走。或许下一次,他又会出现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等待光与影的邂逅、偶遇感人的瞬间。对他而言,摄影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诱惑,引着他在光影里,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赋予新的认知和高度。

责编:罗慧

  • 相关新闻
“厦门发展战略”启示:把规划蓝图转化
“厦门发展战略”启示:把规划蓝图转化上世纪80年代,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牵头组织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
习近平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习近平致信祝贺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召开强调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深化改革创新 在党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