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各界人士要求政府取消非理性关税措施的呼声强烈。图为美国参展商在进博会上的美国食品与农业馆为中国买家介绍农产品。 网上图片
【本报讯】(记者 朱烨 北京报道)中美经贸高层会谈10日至11日一连两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当地时间10日上午,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开始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当天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长贝森特举行会谈。外电称,当天会谈长约8小时。11日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发布消息证实,中美经贸高层会谈11日在日内瓦继续进行。外交部部长助理苗得雨11日在北京重申,中方始终坚决反对美方滥施所谓的“对等关税”,将坚决维护自身发展利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及经贸秩序。
此次中美会谈在周末一连两日举行,受到全球各方关注。目前美国面临经济等多方面压力,希望和中国进行会谈。中方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由此,在全球瞩目之下,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正式开启。
美方称会谈具实质进展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11日播出的美媒访问中表示,美方对与中国的贸易谈判感乐观。另据法新社最新消息,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具实质进展。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对香港文汇报记者表示,从表面看,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聚焦的是关税,但藏在背后的底层逻辑、根本问题是美国要压制中国的发展。“中国要实现共赢,美国的思路却是极限施压,不愿意与中国共同分享发展红利,从而保证其单极优势。”
白明强调,中方的立场很明确,就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希望将之前无理加征的关税都退回原点,在尊重自由贸易规则的基础上,按照WTO规则去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和双方分歧,而不是一味施压,妄图用单边主义替代多边主义。
因此,白明判断,此次会谈必然涉及到关税这一重头戏,但同时也将伴随着其他条件的抛出。比如中方会要求美方解除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打压,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制裁,放弃对中国科技发展「卡脖子」的做法等。反观美国,其也一定受到了前段时间中方反制带来的压力,尤其是中方对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美国的限制以及“对等关税”之下的消费品价格飞涨等,给美国的国内产业链和广大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带来明显影响。所以,在此次会谈中,料美国也会就此相关内容提起洽谈。
中拉论坛部长会议13日在北京举行。白明说,美国频频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使绊”的同时,中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越走越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克服美国制造的障碍,让中国在维护全球贸易体制上,尤其是应对美方挑战时,能够更主动、更自信、更有底气。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因为目前美国对中国在经贸领域的打压是全方位的,除了取消所谓“对等关税”之外,至少还有两个方面需要纳入到谈判范围中,一是2月21日特朗普发布的《美国优先投资政策》的总统备忘录,该备忘录中含有大量的遏华政策或法律;二是4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颁布关于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301调查的歧视性决定。
中国要加速经济转型
不过,李迅雷对中美会谈或谈判近期达成成果的预期并不乐观。早在2018年的时候,美国人就经常把decoupling(脱钩)挂着嘴边,这对于一个在历史上经历过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国家而言,是极具危机感的。为此,中国多年前就在宏观政策上提出了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等系统性安全观,并提出了一系列强国战略目标,努力在卡脖子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如中国芯片行业的崛起就是一例。中国为防范“脱钩”带来了的风险已经做了7年准备。
“这轮中美关税战可能只是中美之争的起始点,今后美方还会在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向中国施压,中方也必将给予有力反击。从历史的高度看,处在这个起始点上讨论谈得成或谈不成,真的无关紧要。关键是国内经济要加速转型步伐,在稳就业和促消费方面要有紧迫感和真金白银的投入。”李迅雷说。
责编: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