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治报内容图
https://www.newspaperhk.cn/Pics/2025/7/c202507248aa03f1e3e6b4b1a9ccce349d34a6dd8.jpg
(香港文汇报记者康敬、洪泽楷)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团队和人员在国际救援行动以及本地重要事务皆取得亮眼成绩。「2025年3月前赴缅甸地震灾区救援的特区救援队」和「启德体育园开幕跨部门筹备专组」两支团队荣登第三届「行政长官表扬榜」。特区政府昨日举行颁奖-香港法治报,法治报,香港法治網,香港新闻,法制网,法治网
http://www.newspaperhk.cn/hkviews/detail/561.html
您的位置: 首页 > 香港万象 > 详情

两团队荣登「行政长官表扬榜」!李家超赞为公务员团队树立典范

2025年07月24日 11:38:20  来源:香港文汇报   浏览量:39094

(香港文汇报记者 康敬、洪泽楷)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团队和人员在国际救援行动以及本地重要事务皆取得亮眼成绩。「2025年3月前赴缅甸地震灾区救援的特区救援队」和「启德体育园开幕跨部门筹备专组」两支团队荣登第三届「行政长官表扬榜」。特区政府昨日举行颁奖礼,由行政长官李家超向两支团队颁授奖状。两支团队皆感谢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的肯定。特区救援队指挥官赵汝珏表示,特区救援队将持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为国际人道救援工作作出更大贡献;启德体育园开幕跨部门筹备专组代表、体育专员蔡健斌表示,团队会继续在已建立的良好沟通和协作基础上紧密合作,全面发挥启德体育园带来的机遇,为香港的体育和娱乐盛事,以及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李家超:无畏挑战 为公务员树典范

(记者 洪泽楷)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在「行政长官表扬榜」颁奖典礼上致辞时表示,他上任以来改变政府文化,建立以结果为目标的政府,主动带领让公务员尽展所长,「今次获奖的两支队伍各展所长,不但为整个公务员团队树立典范,更代表了特区政府精益求精、无畏挑战的信念,以行动谱写了引以为荣的香港模范公务员好故事。」

「启德体育园开幕跨部门筹备专组」获李家超颁授奖状。 香港文汇报记者曾兴伟 摄

李家超表示,今年3月,缅甸发生大地震,由特区政府保安局、消防处、入境事务处及医院管理局组成的特区救援队,各队员当仁不让、日夜兼程,赶赴灾区展开救援行动。各位队员争分夺秒在灾区搜救,面对恶劣环境和余震风险,坚持拯救生命大爱,在57个地点完成61次搜救行动,更与国家救援队联合行动,成功救出一名被困超过125小时的幸存者,并挖掘出两具遇难者遗体。

「特区救援队与国家救援队建立了有效的协作机制,运用人工智能和高科技仪器,提高了搜救行动的精准度和效率。特区救援队充分展现坚韧意志、专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践国际人道主义大爱无私。」李家超说。

体现「政府为一体」团队精神

启德体育园作为香港历来最大型的体育园区,在今年3月1日正式开幕。李家超表示,由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保安局、公务员事务局、运输及物流局、香港警务处及运输署组成的筹备专组,展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精密的专业部署,在短短5个月内完成了约20次场地测试,动员14万人次公务员参与,巨细无遗测试启德体育园和周边设施的承载能力。「筹备专组充分体现了『政府为一体』的团队精神,克服各种挑战,为启德体育园的顺利启用作出全面准备,成功缔造启德体育园成为举行大型活动的世界一流场地。」

在上月发布的《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特区政府效率登上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李家超表示,这彰显了香港公务员的卓越能力和高效表现,令人鼓舞,「我会继续强化制度,让管理层更好发挥主动领导能力,使公务员团队更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效率和潜力,以行动实现政府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理念。」

缅甸救援行动 展现勇气与专业精神

(记者 洪泽楷)香港特区救援队指挥官、消防处副消防总长赵汝珏昨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此次缅甸救援行动面临多重挑战:当地日间气温超过40度,队员体力消耗极大;入夜后蚊患严重,影响队员休息,进一步加剧体力负担。「救援队每位成员在灾难面前展现无比勇气和坚定信心,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每一位救援队员、他们的家人,以及在香港提供后勤支援的同事。」

「2025年3月前赴缅甸地震灾区救援的特区救援队」获李家超颁授奖状。 香港文汇报记者曾兴伟 摄

赵汝珏忆起在缅甸救援的经历,除了当地的高温和蚊患带来的体力消耗,当地电话网络不稳定,导致队内及与前线的通讯存在困难。为此,救援队采取小组轮换方式,合理调节工作与休息时间比例,确保队员有充足休息并及时补充水分。同时,随队的医院管理局医生在行动前后为队员检查身体,提供补水建议及中暑预防措施,有效减轻队员的健康风险。当地华商在营救行动中亦提供了关键支援,包括介绍当地情况、安排物流货车及翻译服务,甚至协助采购帐篷、电风扇等物资。

他赞扬救援队每位成员在灾难面前展现无比勇气和坚定信心,特区行政长官表彰是对团队的最大鼓励,「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每一位救援队员、他们的家人,以及在香港提供后勤支援的同事。没有他们的付出和专业支援,我们无法在前线安心、安全地执行任务,更无法平安返回香港。」他强调,「未来救援队将继续坚守救人信念,以最专业的态度服务市民。」

有信心队伍明年获联合国认证

赵汝珏透露,香港消防处「灾难应变救援队」正申请国际中型救援队认证,有信心明年第一季完成。他说,在土耳其地震救援后,消防处已于去年11月向联合国辖下「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申请国际中型救援队认证。在中国应急管理部的指导下,特区救援队与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救援队两支国家救援队保持密切合作,在去年12月及今年3月和5月获得指导与资料,预计明年第一季,联合国专家将来港进行认证程序,特区救援队对顺利通过充满信心。届时,中国将拥有3支国际认可的救援队伍。

「缅甸救援的最大挑战是与时间竞赛。」保安局政府保安事务主任黄国基表示,特区政府在接到缅甸政府请求后,于十小时内完成包机安排,将救援队及装备送抵灾区。当时灾区机场大多停止运作,救援队只能通过仰光机场进入,航班安排极具挑战性。参考土耳其地震救援的经验,救援队迅速决定以包机形式运送人员与装备,并在短时间内完成装备申报及飞越领空的申请,展现高效应变能力。

【特稿】港救护员亲述生死时速 高温余震中与死神赛跑

(香港文汇报记者 胡恬恬)坍塌的废墟上,40多度的高温炙烤着大地,脚下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香港特区救援队队员、救护队目何雄耀和队友们争分夺秒地在瓦砾间搜寻生命迹象。「顶住啊!」「加油!仲有真系小小啫﹗」—队友们互相打气的呼喊声,成为何雄耀此次缅甸地震救援行动中最深刻的记忆。这不仅是一场与灾难的搏斗,更令他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就是力量」的真谛。无论是救援过程中当地居民的暖心声援,还是离别时居民眼里的泪光,都深深烙印在这位香港救护员的心中。

救护队目何雄耀接受专访。香港文汇报记者裴亦菲 摄

2025年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7.9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伤亡。特区政府迅速组织一支51人的救援队前往灾区,包括40名消防处人员。地震发生当日下午3时许,何雄耀就接到任务,通知有机会前往缅甸参与救援。

「当时好突然,但屋企人都接受,叫我自己小心啲。」他回忆道。夜晚7时许,何雄耀收到电话前往九龙湾消防局,参与商讨去缅甸行动的细节。

何雄耀曾入选2023年特区政府支援土耳其地震的救援队,但因作为第二小队当时未有出发,这次终于有机会实践训练所学。尽管家人难免担心,但对他专业能力的信任,让他得以全心投入救援工作。「虽然地震冇人想,但能帮助当地人,我好珍惜呢次机会。」

顶住40度酷热 负重10公斤

地震翌日晚,救援队从仰光机场落地后,需前往600多公里外的曼德勒市。由于道路损毁严重,加上夜间宵禁,车程耗时长达30多小时。「我哋坐车坐咗30几个钟,道路难行,速度好慢。」何雄耀描述。抵达后,救援队立即设立基地,并与国家救援队等国际队伍协作,分组进入灾区搜救。

缅甸的酷热天气是另一大挑战。当地气温高达40度,救援队需随身携带5公斤至10公斤的医疗装备,徒步穿梭于倒塌的建筑中。「随身携带嘅系一些维持呼吸、或者伤口处理嘅工具,包括绷带、铰剪、生理盐水等。」

香港特区救援队在酷热与余震的风险下争分夺秒。 受访者供图

何雄耀提到,团队设置了休息区,确保队员体力恢复后继续工作。

救援过程中,余震频繁,何雄耀和队员多次遭遇险情,「进行拯救时突然发生余震,我哋即刻撤离,等震停再返去。」他坦言,余震难以预测,但团队有监测器可提前预警,保障了搜救队员的安全。

当地居民竭力支援印象深

尽管环境艰苦,当地居民的热情让何雄耀印象深刻。「佢哋不断帮我哋买水、提供食物,好感激我哋山长水远嚟帮忙。」尤其是一群十几岁的高中生义工,主动协助翻译,成为救援的重要桥梁。最令他难忘的是离别时,当地居民含泪送行,令他都不免动容,也倍感温暖。

面对灾区的惨状,何雄耀坦言在香港很少接触如此严重的遇难者情况。被问及面对遇难者时的心理建设,何雄耀说:「我哋本住帮助佢哋家人嘅心,即使救唔到人,都要令遗体完整回到亲人面前。」返港后,消防处也提供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帮助队员调整状态。

回顾这次救援,何雄耀最大的得着是团队合作的力量。「单靠救护员或消防员都做唔到所有事,譬如救护员未必系好专业去处理爆破等问题,所以呢方面消防佢哋都会好帮手,大家互相合作先能帮助市民。」

启德体育园测试成跨部门合作典范

(记者 康敬)面对时间紧迫、项目规模庞大、协调工作复杂等多重挑战,香港启德体育园开幕跨部门筹备专组坚持迎难而上。来自不同政策局和部门的多位专组成员昨日回忆筹备的工作时表示,虽然遇到不同难关,但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做好自身工作也加强协调沟通,希望来到启德体育园的旅客和市民都能宾至如归。他们表示,今次获得表扬是鼓励,亦提醒大家要永葆热忱。

动员约14万人次公务员参与

由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保安局、公务员事务局、运输及物流局、香港警务处及运输署组成跨部门筹备专组,以创新思维、精密规划和跨部门协作,在短短五个月内完成了约20场测试活动,包括5场大规模演练,动员约14万人次公务员参与,全面测试启德体育园和周边设施的承载能力。

谈到跨部门协作的体会,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助理秘书长麦瑞禧表示,大家在筹备过程中,通过测试演练聚焦不同的问题,无论在硬件、软件上大家都做了很多尝试,如闸口的开放,不同闸口方便不同位置的观众等。在每次测试演练后,不同部门都会参与总结和检讨,并提出改进措施,务求达至最好安排。

要动员约14万人次公务员参与测试演练,公务员事务局总行政主任叶慧敏坦言,最大挑战是如何均衡编排大量人手多次参与演练,而又不影响日常运作和公共服务,多得行政长官提出的「全政府动员」的经验,以及所有参与同事的支持配合。

时任保安局紧急事故支援组总保安评核主任的纪宛荣表示,当时局方需要全方位、多角度下辨识风险,如人流过多、交通阻塞以及个别突发事件,再与其他部门共同测试不同情况,致力保证整个活动流畅安全,更要带给公众人士良好体验。

香港警务处牛头角分区指挥官陈淑萍分享,在专组中大家不是要代替其他部门做决定,而是要建立一个各个专业都能得到更好发挥的合作平台。

速检讨优化 展大型活动管理能力

启德体育园的疏散散场人流的效率备受关注,运输署总运输主任冼佳慧表示,会结合演练测试经验以及现场实际情况不断做调整优化,如在七榄赛事后有特别巴士去兰桂坊,在一些演唱会后有特别巴士去口岸,方便游客和市民,这些都是演练中没有做,而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的交通方式。

启德体育园开幕跨部门筹备专组代表、体育专员蔡健斌表示,跨部门团队竭尽所能,以高效专业的团队精神应对筹备启德体育园开幕过程中的各项挑战。团队会继续在已建立的良好沟通和协作基础上紧密合作,全面发挥启德体育园带来的机遇,为香港的体育和娱乐盛事,以及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时任警务处行动处处长的陈东表示,跨部门协作展现了特区政府「能做事、做成事」的施政理念,除展现香港卓越的大型活动管理能力外,更为香港体育及盛事经济发展写下重要一页。

【花絮】搜救犬「正装登场」嘉宾争相合照

(香港文汇报记者洪泽楷、康敬)今次与特区救援队「拍住上」接受表扬的还有搜救犬Umi及Twix。在缅甸地震灾区,牠们于烈日下穿梭于瓦砾之中,协助救援队寻找生命迹象。

邓炳强与搜救犬玩耍。邓炳强 Fb图片

昨日两只搜救犬身着代表「NO.1」的红色制服出现在颁奖礼现场时,吸引不少嘉宾争相合照,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也不禁轻抚牠们的肚皮,以作鼓励。

责编:罗慧

  • 相关新闻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七月二十四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城市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城市【学习进行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