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报 记者 蒋去悄)香港展开「由治及兴」的崭新篇章,发展成果获国际顶级学者肯定。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昨日举办的「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5上发言力挺香港,史丹福大学荣休教授Michael Spence直言,香港已度过最困难时期,审慎乐观看待未来前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oseph E. Stiglitz指出,香港具备充足的底气和开放性,在复杂多变的全球格局中,继续担任东方与西方交流的重要枢纽。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因素,惟香港具备韧性,足以克服挑战。Michael Spence表示,受惠海外资金回流,本港金融市场已恢复正常,且较以往更进一步,香港在贸易领域同样经验丰富,一直是全球供应链的组织者,在波动的市况下将扮演更关键角色,加上大湾区在数字科技等领域的优势,相信香港已步入正轨。
东西方之间最重要交流枢纽
Michael Spence对于香港前景,持审慎乐观的态度,认为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他指出,香港具备一大批全球金融业的首席执行官,而且经济已实现多元化;至于大湾区,「我觉得那是一个前景非常向好的地区,因为香港不仅是金融中心,更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这里很可能会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另一位世界级经济学者Joseph E. Stiglitz同样看好香港前景。他认为,香港正担当着一个灵活的桥梁角色,本次论坛更证明香港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开放性,在全球复杂多变的格局中,继续作为东方与西方之间最重要、最坚固的交流枢纽。
Joseph E. Stiglitz认同香港在普通法制度与法治基础,以及英语作为主要语言之一的优势下,能够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担当灵活的桥梁角色。他曾建议香港在面对「去全球化」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下,不应固守金融传统优势,更应分散投资组合以达到「去风险化」,很高兴见到今天的香港已开始改变,例如教育方面,高度赞扬香港的教育制度能够吸引海外学者。
在论坛上,Joseph E. Stiglitz直言不讳地狠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指其充斥不满、执念和误解,并明确指出美国的贸易逆差根源在于国内总储蓄和总投资的不平衡,与世界对美国是否公平无关,这种观点正是国际学术界应有的专业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特首与两学者交流发展规划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与两位学者在大约半小时里探讨了多个话题,包括AI发展、地缘局势等。李家超向两位学者介绍了香港为了促进经济转型,在教育、产业、AI方面的发展规划,包括介绍了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园区,该园区将重点发展生命健康科技、AI、数据科学、新科技与先进制造。他期待未来能邀请两位教授实地考察,见证香港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责编: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