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香港文汇报记者 黄子晋)设在香港的国际调解院总部,将成为全球首个专门通过调解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法律组织,助力香港成为全球调解之都。特区政府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近日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透露,体育争议解决先导计划正物色合适机构,以订立模范体育争议解决规则。他强调,体育仲裁作为新兴市场,特区政府将把握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全运会的机会,了解内地相关机构如何进行争执仲裁,以获取更多经验。
特区政府积极推动香港体育争议解决发展,今年初成立了体育争议解决咨询委员会,并由张国钧领导。政府支持业界在今年内推出体育争议解决先导计划,现已公开招标,邀请符合资格的仲裁机构申请成为体育仲裁指定机构,并订立一套模范体育争议解决规则。
张国钧透露,体育争议解决先导计划正物色合适机构,以订立模范体育争议解决规则。香港文汇报记者万霜灵 摄
年内制订好机制并正式运作
张国钧表示,律政司、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体育专员、香港律师会及大律师公会早前已组成相关工作小组,接下来会审慎挑选合适机构,预计最迟于今年底前制订好体育仲裁机制并正式运作。
他透露,律政司已与港协暨奥委会保持紧密沟通,确保推动体育仲裁发展的计划设计符合体育界的实际需要。「确保仲裁机构独立运作,确保争议处理的公平公正性,一直是本地仲裁机构赢得国际信任的成功关键。因此,工作小组刻意未有邀请港协暨奥委会代表加入,以避免在处理涉及港协及其属会与运动员的争议时出现利益冲突,这种安排也获得港协的认同。」
业界开展体育仲裁人才培训
虽然负责处理体育仲裁的机构尚未正式确认,但业界已开始为此作准备,包括开展了体育仲裁人才培训,律政司与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代表早前已受邀参与相关培训活动,见证法律界人士、精英运动员积极参与。香港律师会早前举办的运动法律论坛,更吸引来自法国、专门处理体育争议的律师自费来港参与会议,分享经验,显示香港体育争议解决服务的发展得到国际重视。
拟资助运动员 确保不因费用却步
谈到运动员与本地体育总会之间的争议处理,张国钧表示,体育仲裁将采取先调解后仲裁的原则,「因为调解成本低、效率高,而且能维持双方关系,若调解无效,争议将转交仲裁处理。为减轻运动员的经济负担,律政司计划为运动员提供资助,确保他们不会因费用而却步。同时,仲裁机构在处理涉及运动员争议时,将以非牟利方式运作,与商业性仲裁业务区分开来。」张国钧说,律政司将透过调拨内部资源支持这一计划,暂时无须额外拨款,显示对财政谨慎使用的承诺。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今年11月举行,外界关注本地体育仲裁能否为全运会提供支持,张国钧解释说,国家已就全运会相关争议作出安排,内地会有机构负责。「香港的体育仲裁机构尚未成立,律政司已与内地相关机构建立联系,向其取经。」
研争取让公众参观国际调解院总部
另外,鉴于未来可能有很多游客都会对国际调解院总部非常感兴趣,有意前往打卡参访,张国钧表示,特区政府会在确保场地庄严下,因应公众的意愿探讨争取提供参观安排,如参考荷兰海牙国际法庭的安排等。
荷兰海牙的和平宫是国际法庭、常设仲裁法院的所在地,这个庄严的「国际法之都」地标允许旅客预约参观,并在不同时段提供由导游带领的讲解团,而在法庭开庭期间则停止参观。
「政府会探讨争取参考海牙国际法庭相关安排,让国际调解院总部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让公众有机会了解其运作。」不过张国钧强调,由于有关场地并非一般观光景点,而是有重要职能的机构,值得公众的尊重,因此不可能完全开放让公众随意进出或四处拍照,需要作出相应的平衡。
逐步推动法律科技 让业界与时并进
(香港文汇报记者 黄子晋)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是全球大势所趋。张国钧在访问中表示,现今用于法律界的AI技术,已相当于刚执业初级律师的水平,能快速撰写法律文件的初稿,虽然需要进一步修改才能成稿,但已能大幅减轻各范畴律师的工作负担。然而,他坦言,香港法律界很多资深律师都对科技应用抱持抗拒态度,所以律政司未来数年将持续推动法律科技应用,首阶段会先令业界先明白「法律科技帮到你」,旨在显著提升业界效率,让香港法律界与时并进。
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去年施政报告提出推进法律界应用法律科技,律政司于今年1月成立了推动法律科技发展咨询小组,由张国钧领导小组,就提倡和发展香港的法律科技向律政司提供建议,以制定及落实推进法律科技应用的行动方案。
张国钧表示,用于法律界的AI技术发展已相当蓬勃。如律师可透过AI快速分析合约,根据大数据标示有潜在风险的条款,甚至就诉讼进行复杂的法律研究等。律政司已制定了三阶段策略,会在未来几年逐步推动香港法律界应用最新法律科技。
先讲「帮到你」 再谈「帮到什么」
「首要阶段旨在消除业界对法律科技的抗拒心理,会透过举办如圆桌会议等活动,让本地法律界与科技界对话,了解法律科技实际效益,说明『法律科技帮到你』;次阶段会展示法律具体应用,说明『法律科技帮到你做什么』;第三阶段会搜罗、介绍本地初创、内地及西方市场的法律科技产品,说明『有什么法律科技工具帮到你』。」他说。
谈到不同地方的法律科技产品,张国钧介绍,西方市场普通法法律科技产品发展得较早,甚为成熟,但价格昂贵,且存在地缘政治风险,一旦因其国家的政策限制突然停止提供服务,可能导致业界陷入困境。本地市场方面,多所本地大学在法律科技领域已取得进展,预计不久将推出更多本地产品。而内地法律科技公司则看中香港的普通法环境,希望以香港为跳板,将产品对标国际标准,进军海外市场。
将与内地和澳门拓跨境法律服务市场
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工作方面,张国钧表示,律政司预计能与内地相关部门于今年内建立大湾区律师平台组织,促进三地的法律业务推广、市场信息交流及法律培训等,「很多内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制订拓展海外市场计划的需求殷切,『出海』需求大增,香港法律界应积极以『蓝海策略』,与内地和澳门业界携手开拓跨境法律服务市场,既能创造机遇,亦能助力国家吸引外资,巩固香港作为区域法律服务中心的地位。」
「一国、两制、三法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独有特点。近年粤港澳三地法律部门积极推进大湾区内的规则衔接,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张国钧表示,粤港澳三地法律部门去年公布了统一的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名册,旨在促进大湾区制度规则等「软联通」,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争议解决方案。
责编: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