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正值中泰建交 50 周年,中泰金色友谊 50 年产教融合基地(山东)在潍坊落成,这是中关村科技创新诚信联盟、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与山东中健长生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的成果。中泰双方政府代表、高校专家、企业领袖齐聚,三方签署确认书明确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转化等核心内容,以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原则,聚焦多重点领域搭建合作载体,是两国深化友谊与协同发展的重要实践。
长生露系列产品获泰方高度认可,其由谈家桢院士指导研发,联合复旦攻关 27年,通过多项国际认证,零化学成分添加。该企业布局与泰国“高端医疗旅游+抗衰老产业”战略契合,基地的落成不仅为中泰产教融合注入动力,更将推动两国在大健康领域深耕,让东方抗衰智慧惠及更多人,为中泰金色友谊添彩。
中泰建交五十载,产教融合续新章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自1975年中泰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始终秉持“中泰一家亲”的理念,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携手同行,共同书写了一段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佳话。
2025年,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规划深度对接的时代背景下,一场承载着两国友谊与发展期许的盛会于山东潍坊隆重举行——中泰金色友谊50年产教融合基地(山东)正式落成。这不仅是中泰两国深化务实合作的崭新成果,更是双方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泰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中泰两国虽地理相隔,却因文化的共鸣、利益的交融紧密相连。50年来,中泰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始终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泰两国的友谊,早已超越简单的双边关系,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次中泰金色友谊50年产教融合基地(山东)的落成,由中关村科技创新诚信联盟、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与山东中健长生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携手打造,绝非偶然。它既是中泰建交50周年“金色友谊”的具象化体现,更是两国顺应全球产业链重构、科技创新迭代趋势,在教育、科技、产业深度融合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
山东省昌邑市领导黄瑞东在仪式上指出,基地的落成不仅为当地“产教融合”战略注入了国际动能,更在中泰建交50周年的特殊背景下,搭建起一座“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桥梁,这与国家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部署高度契合。
中泰两国以产教融合基地落成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无疑向世界传递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鲜明信号。中泰产教融合基地的建设,正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共促繁荣进步的生动写照,为区域合作注入了强劲的“中泰动力”。
三方协同聚合力,产教融合谋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中泰金色友谊50年产教融合基地(山东)的落成,离不开中泰双方政府、高校、企业的同心同向、携手发力。仪式现场,中泰双方政府代表、高校专家、企业领袖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共绘发展蓝图,展现出三方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国际协作的坚定决心。
中关村科技创新诚信联盟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与诚信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此次基地建设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中关村科技创新诚信联盟书记周瑞清、理事长张禹等8位嘉宾出席仪式,张禹理事长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联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资源优势——汇聚了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资源,拥有丰富的技术转化、人才培养经验。他明确指出,基地将以“技术转化+人才培养”为双核心定位,依托联盟资源,推动中泰双方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联合攻关,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定位,既契合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也为泰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体现了“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合作理念。
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作为泰国知名高等学府,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领域拥有深厚积淀。校长查亚叻・帕拉尼博士(副教授)、校长助理蒂拉坡・内本恩博士(助教授)、学术事务与质量保障副校长普拉查克・洛塔乌博士(助教授)等11位嘉宾莅临仪式,彰显了校方对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视。查亚叻・帕拉尼校长以“中泰金色友谊”为切入点,分享了学校在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学科的教学成果,表达了对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殷切期待。他表示,中泰两国文化相近、民心相通,此次与中国伙伴携手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将为泰国学生提供接触中国先进技术、了解中国产业发展的宝贵机会,也为中国人才走进泰国、服务区域发展搭建了平台。这正如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学记》所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中泰高校的深度合作,必将打破地域与学科的壁垒,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提质。
山东中健长生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此次基地建设的重要企业力量,展现了中国民营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国际合作的责任担当。公司董事长陈聚宝、执行总裁吕阳等5位嘉宾出席仪式,陈聚宝董事长在发言中指出,此次基地落成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更是本土企业链接国际资源、服务中泰产业协同的关键一步。他强调,基地将搭建“国际人才培养+前沿技术落地” 的双向桥梁,既让中国的先进技术在泰国找到应用场景,也将泰国的优质资源引入中国,实现“双向赋能、共同发展”。
仪式核心环节,中关村科技创新诚信联盟、那空沙旺皇家大学、山东中健长生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代表共同登台,签署《中泰金色友谊50年产教融合(山东)基地确认书》,明确了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联合建设教学实训基地、设立联合研发中心、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等。昌邑市领导代表现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主持人宣布,经各方代表确认,参会人员全票通过相关程序,基地正式确立。这一签字仪式,不仅是三方合作的“契约之诺”,更是中泰产教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标志着两国在教育、科技、产业领域的合作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科技引领强产业,友谊之花结硕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泰金色友谊50年产教融合基地(山东)的建设,并非停留在“框架合作”层面,而是以实实在在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为支撑,旨在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推动中泰两国在重点领域实现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基地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原则,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绿色科技、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将搭建“教学实训+科研转化+产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合作载体,为两国产业升级与人才储备提供坚实支撑。
在众多合作领域中,生物技术(尤其是抗衰老领域)的协同发展成为此次基地建设的“亮点”。山东中健长生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抗衰老领域的标杆企业,其生产的“长生露”系列产品获得了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领导的高度认可。这款产品的背后,凝聚着中国科研人员数十年的心血——由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院士指导,蒋松柏教授联合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攻关27年,临床验证显示,其核心成分可调控人体DNA合成基因,延缓细胞衰老,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抗衰老领域的空白,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真金不怕火炼。”长生露系列产品的品质,不仅得到了国内市场的认可,更通过了国际权威机构的严苛检验。其中,“长生露”山药黄精复合饮品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HALAL清真等国际权威检测认证,成为中国抗衰老产品“走向世界”的代表。泰方领导在参观长生露公司的生产车间、中药材、水产养殖基地和建设基地时,对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和品质严格把控赞不绝口。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在原料甄选上,“长生露”恪守“天然赋能”之道,萃取淡水鱼活性组织中的生命因子,搭配黄精、山药等药食同源之材,全程零化学成分添加,尽显东方养生智慧;在品质审核层面,企业以“精益求精”的标准筑牢品牌根基,确保每一款产品都符合国际标准。正如陈聚宝董事长所言:“产品的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中泰合作的信任基石。”
长生露的海外布局,不仅展现了中国企业的科技实力,更与泰国当前的产业战略形成了“完美呼应”。《人民日报》曾报道了泰国加速医疗旅游布局的消息,其中提到泰国BWC抗衰中心启动抗衰老、医疗及大健康板块的国际市场推广计划,旨在提升泰国在该领域的品牌影响力。数据显示,来自中东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等地区的游客在泰单次人均消费达8.9万泰铢,凸显了泰国高端医疗旅游项目对国际高净值人群的吸引力。而长生露公司在抗衰老领域的技术优势、产品实力,与泰国的“高端医疗旅游+抗衰老产业”战略高度契合,为中泰在大健康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切入点”。未来,依托产教融合基地,双方可联合开展抗衰老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推广,让“东方抗衰智慧”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群。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泰金色友谊50年产教融合基地(山东)的落成,只是两国深化合作的“起点”,而非“终点”。未来,三方将依托基地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为中泰企业培养既掌握专业技术,又熟悉两国语言文化、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设立联合研发中心——聚焦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将中泰双方的科研成果快速落地到产业领域,形成“研发-转化-产业化”的闭环,助力两国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站在中泰建交5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两国友谊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展望未来,中泰合作如奔腾江河,一往无前。中泰金色友谊50年产教融合基地(山东)的落成,既是对过去50年友好关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两国深度合作的期许。
正如中国古诗所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座跨越国界的“产教融合”桥梁,必将成为中泰友谊的新象征、合作的新引擎,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泰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文/叶子)
责编: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