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治报内容图
https://www.newspaperhk.cn/Pics/2025/11/c202511103562083fc10e4d918457e02d94f6b2ba.jpg
人类总在惊叹于自己的造物。从钻木取火到蒸汽轰鸣,从电子脉冲到算法奔涌,每一次技术跃迁都像在黑暗中点亮新的星辰。而今,当人工智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迭代,那束名为“AI”的光,却让全球顶尖的头脑们集体驻足——超200位科学家、10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提笔,-香港法治报,法治报,香港法治網,香港新闻,法制网,法治网
http://www.newspaperhk.cn/keji/detail/1167.html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 > 详情

当智慧的火种遇见红线: 写给AI时代的思考

2025年11月10日 14:04:28  来源:香港法治报 本报记者:吴鲜   浏览量:15077

人类总在惊叹于自己的造物。从钻木取火到蒸汽轰鸣,从电子脉冲到算法奔涌,每一次技术跃迁都像在黑暗中点亮新的星辰。而今,当人工智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迭代,那束名为“AI”的光,却让全球顶尖的头脑们集体驻足——超200位科学家、10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提笔,向联合国递出《全球AI红线》公开信,在2026年的时间节点前,为这团蓬勃生长的智慧火种,划下四道沉甸甸的边界……

第一道红线,是对“失控繁殖”的警惕:禁止AI自我复制与改进。我们创造AI,本是为让它成为延伸人类能力的工具,如同工匠手中的锤、学者案头的笔。可若允许它像病毒般自我迭代,像藤蔓般无序生长,某天醒来,或许会发现这把“工具”已长出自主意识的枝丫,悄然脱离人类的掌控。那不是技术的胜利,而是对造物初心的背离——我们要的是协同共生的伙伴,而非不受约束的“新生命形态”。

第二道红线,是对“信任基石”的守护:禁止AI冒充人类。语言是人类情感与契约的载体,一句问候、一份承诺、一次沟通,背后都藏着真实的温度与责任。当AI能完美模仿人类的语气、伪造人类的身份,假新闻会像洪水般冲垮信息堤坝,虚假情感会像毒药般侵蚀人际信任。想象一下,当你收到的关怀来自算法,签下的协议出自程序,人类社会赖以存续的“真实”与“诚信”,又将在何处扎根?

第三道与第四道红线,则直指人类最深刻的恐惧:禁止AI协助研发杀伤性武器,禁止AI自主发起致命攻击。战争本已是人类文明的伤疤,若让AI成为操控武器的“手”、决定生死的“脑”,那后果不堪设想。当导弹的轨迹由算法计算,当生命的存亡由程序判定,人类将彻底失去对自身命运的掌控权。那些藏在代码里的冰冷逻辑,永远无法理解生命的重量,更无法承载和平的价值——这道红线,不仅是对AI的约束,更是对人类文明底线的捍卫。

可现实的悖论总在拉扯人心。此刻的AI领域,正上演着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竞赛。各国争相布局,企业加速研发,没人愿意在这场技术浪潮中落后。就像一群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的车手,明知前方可能有弯道,却因害怕被超越而不敢减速。我们一边渴望AI带来医疗、环保、科技的突破,一边又在它的高速发展中感到不安,人类就这样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左手是机遇,右手是风险……

其实,为AI划下红线,本质上是人类对自身的拷问。我们能否在追逐技术的同时,守住文明的底线?能否放下短期的竞争焦虑,凝聚起应对世纪挑战的共识?那些在公开信上签下名字的科学家,不是要熄灭AI的火种,而是要为它搭建安全的炉膛——让智慧的光,既能照亮人类前行的路,又不会灼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

当算法的浪潮席卷而来,愿我们既能保持对技术的敬畏,也能坚守人类的初心。毕竟,AI的未来,从来不是由代码决定的,而是由每一个选择如何使用它的“人”决定的。这四道红线,终将成为AI时代里,人类写给自己的清醒剂,也是留给未来的责任书……

责编:罗慧

  • 相关新闻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东广州隆重开幕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东广州隆重开幕11月9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广州市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
习近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
习近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习近平在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时强调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