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左四)到访设于南昌社区中心的临时庇护中心,了解临时庇护中心的运作及应对台风的工作。
(香港文汇报 记者 黄子龙、李芷珊)香港全城昨日严阵以待,合力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透过社交平台表示,随着「桦加沙」逐渐逼近,各政府部门已争分夺秒,务求尽快作好全面准备及充足部署。他昨日上午分别前往渠务署紧急事故控制中心及提前启用的南昌社区中心的临时庇护中心,视察不同部门因应「桦加沙」来袭的应对措施,并实地了解人员各种准备工作。他趁机为各位前线同事打气,并勉励他们不怕艰辛,齐心应对这次超强台风袭港可能带来的危机与风险。
李家超昨日在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及渠务署署长莫永昌陪同下,到渠务署位于长沙湾的紧急事故控制中心所在大楼,先与数名正准备出发执勤的渠务署员工,包括排水机械人「龙吸水」操作队伍成员及紧急应变队伍成员交流,了解他们如何使用排水机械人及个人防护装备,以及清理渠道的流程等。
行政长官李家超到访渠务署紧急事故控制中心,了解中心应对台风及水浸风险的工作。
10部「龙吸水」全出动应对水浸
李家超表示,他们总是在最大风大雨之际出动,第一时间恢复城市运作,亦提醒他们不要低估风险、注意安全。他提到,得知渠务署增购的4部「龙吸水」前晚已运抵,累计10部「龙吸水」昨日全数在各区投入服务,渠务署亦展示可水陆两用排水机械人「小禹一号」,以及可进入乡郊狭窄路段的「迷你小禹」,以灵活应对不同水浸情况。
随后,李家超到紧急事故控制中心听取同事介绍中心运作流程及人工智能水浸监察系统的操作情况,了解如何透过摄影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水浸事故,提前调派小队及时处理。为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渠务署出动200队紧急应变队伍随时候命,在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发出前,已启动60队在市面巡逻和戒备。
他又到访中心所设的员工休息室,与数名正当值及曾使用「龙吸水」的前线员工交谈,前线人员分享使用排水机械人的经验,及如何透过科技更有效处理防灾工作。李家超感谢他们过去多次风灾雨灾期间的辛勤工作,亦深知今次为应对「桦加沙」吹袭,部分同事可能需较长时间工作,寄语他们继续不懈努力,提升工作效率,坚持以市民福祉为依归。
其后,他在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及民政事务总署署长杜洁丽陪同下前往南昌社区中心,视察提早于上午8时开放的南昌临时庇护中心,听取深水埗民政事务专员王浩宇介绍中心设备及入住流程。
李家超向「龙吸水」操作队伍成员了解操作流程。李家超Fb图片
感谢关爱队无私襄助
该中心会提供床垫及毛毡予有需要的人作栖身之用,并会提供杯面及干粮等食物予入住者充飢,亦设有女士专用区,保障使用者私隐。「深水埗关爱队数名成员亦向我分享他们为应对超强台风来临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事前『洗楼』向住户转告台风信息、通知庇护中心信息、提醒大厦法团留意电表房等设备情况,以及探访独老、双老住户提供所需协助,包括在台风来临前提供小型维修服务确保家居安全等。我对他们的无私襄助表示谢意,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社区带来关爱与关怀。」
他强调,特区政府各部门会继续上下一心、坚守岗位,致力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及公共安全,尽力减低风暴带来的威胁和影响,关爱队亦会一如既往为有需要市民提供所需的及时支援。他再次呼吁全港市民保持警觉,确保自身及家人安全之余,行有余力时亦可多关心长者及有需要的邻里,发挥守望相助精神,携手渡过这场即将来临的风暴。
李家超昨日在出席活动时表示,香港对台风并不陌生,不过,「桦加沙」可能对社区构成重大威胁,特区政府已作出全面部署及加强防范措施,除了所有应急队伍已准备就绪,主要目标是保障全港市民的安全,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亦提早24小时启动,正进行全港实时监测、风险评估及制定应对措施,并已于早前宣布昨日和今日两日全港学校停课,以及提前开放全港临时庇护中心。
至于机场方面,李家超说到,昨晚起飞的航班大幅减少,今日亦会取消多班航班,机场大楼将保持全天候运作。为了防范水浸,特区政府已完成对大约240个易受水浸影响地点的检查及清理工作,并有200支应急队伍及吸水机械人待命。
他强调,虽然大自然的力量或考验特区政府决心,但毋庸置疑,特区政府正全力以赴作出全面部署,加强安全防范,并会以坚韧、决心及团结精神,共同面对风暴。
三号风球下,中环街头打工仔脚步匆匆。(香港文汇报记者严锴华 摄)
采访手记|上班族赞政府提前预警 未挂八号工照返
超强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街上打工仔脚步匆匆,港人对返工的坚定依旧未减,即使风雨也打断不了香港人的生活节奏。直至昨日下午2时20分天文台改挂八号风球,大部分打工仔匆匆下班。香港文汇报记者在湾仔直击,修顿球场附近的巴士站大批上班族有序地排队候车。居于南区的简小姐表示,虽可提早回家,但仍要居家办公。她指虽然风势当时未算太强,但因其住处靠近海边而感担心,又认同特区政府提前预警的做法。甄先生亦赞扬天文台改挂八号风球的时间安排妥当,可让打工仔有充分回家时间。
不少打工仔昨日上半天班。早上的中环街头,依然是一片熟悉的匆忙,上班族手提公文包如常返工,速递员在楼宇间穿梭,店员打开大门继续做生意,这看似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香港文汇报记者在街头寻觅良久,终于找到两位速递员聊两句。
香港文汇报记者问他们对打风返工的感受。叶先生淡然地说:「未挂八号风球,我哋都要返工,大家都系搵啖饭食,只好做嘢嗰阵自己小心一点。」施先生亦解释指,「公司落咗Order,八号风球就会收工,现在三号风球而已,做得几多得几多。」
施先生。(香港文汇报记者严锴华 摄)
展现生活智慧 逆境中依然坚持
「唔通打风就唔使食饭咩?」施先生笑着反问,道出了许多基层劳工的心声。尽管工作环境艰辛,但他们言语中却透着一种豁达的智慧。另一名市民叶先生表示,公司其实有安全指引,若改挂八号风球,会让住得远的同事可提早下班。这种在风险与生计之间的平衡,体现香港职场独特的弹性与务实。
这彷彿就是香港独特的风景线:除非八号风球正式悬挂,否则生活与工作仍要继续。这种务实的态度,正是香港人引以为傲的狮子山精神,这是一种在逆境中依然坚持、在困难前保持乐观的生活智慧。
这或许就是香港最动人之处,在超强台风与现代生活的夹缝中,人们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的脉动。无论风雨多大,生活总要继续,这种看似平常的坚持,恰恰是最不平凡的勇气。
民安队人员到鲤鱼门三家村驻守。(香港文汇报记者黄艾力 摄)
黄大仙中心装水闸最快15分钟搞掂
特区政府全力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带来的影响减至最低,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昨日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特区政府加强部署,包括加固太阳能板、地盘义工队善后准备等。当中针对黄大仙区过去曾出现台风致严重水浸问题,黄大仙中心通往港铁站的水闸可于15分钟至20分钟内完成安装,于天气恶化前完成部署。地盘方面,承建商已稳固棚架、收起物料,并对天秤「松秤」以减风险;部分更自组义工队,准备风后清理道路杂物。
对于简约公屋采用组装合成法(MiC),何永贤强调,组件在厂房内已完成试水等测试,惟需特别关注现场接合位。以彩兴路简约公屋为例,因应消防通风设开放式走廊,将放置沙包防雨水渗入。她亦对《建筑物条例》有信心,指30年前的建筑物已采用强化玻璃,简约公屋符合相关要求。
责编: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