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治报内容图
https://www.newspaperhk.cn/Pics/2025/9/c202509120041eefe73eb4521b228b8a1e776025c.jpg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林泉)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昨日起接受明年香港中学文凭试(DSE)考生报名。特区政府果断杜绝「影子学籍」或「借壳办学」等歪风,香港文汇报记者却发现坊间有补习社索价十万元,提供「特别服务」助非本地生规避新的居港年期规定,负责人声称与太-香港法治报,法治报,香港法治網,香港新闻,法制网,法治网
http://www.newspaperhk.cn/hkviews/detail/905.html
您的位置: 首页 > 香港万象 > 详情

【调查报道】本地补习社疑提供「影子学籍」 骗内地生考本地大学

2025年09月12日 10:40:29  来源:香港文汇报   浏览量:16556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林泉)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昨日起接受明年香港中学文凭试(DSE)考生报名。特区政府果断杜绝「影子学籍」或「借壳办学」等歪风,香港文汇报记者却发现坊间有补习社索价十万元,提供「特别服务」助非本地生规避新的居港年期规定,负责人声称与太子区一间中学有合作关系,让学生每年只需上课约50天,便能以低出席率挂靠该中学,满足新规定考取资助大学学额。教育界人士提醒,事件可能属补习社的骗案,呼吁考生切勿上当。

根据教育局新规定,2028/29学年起,所有人才签证或签注持有人之子女必需在港居住满两年,才符合「本地生」定义,以申请香港的大学资助学额,否则要支付逾三倍的非本地学生学费,且非本地生的学额较少,竞争激烈。新政策提供一年缓冲期,2027/28学年升大学的DSE考生,必须于考试前在港就读或居住至少一年。

特区政府教育局亦雷厉风行,因应新规定成立突击巡查小组,确保学校运作合法合规。局方近日去信全港学校,信中明言学校必须及时更新学生纪录,以便局方准确掌握学位空缺情况,强调不论学生年龄、就读级别或任何缺席原因,在学生连续缺课的第七个上课日,学校必须向局方申报,不能延误。除非有合理原因,长期缺课者将不被点算为实际在学,学校亦不应为其保留学位。

针对「双重学籍」、异常升留级与超额收生情况,信中强调,每名学生不能同时在多于一所学校注册,学校并必须根据专业判断,按教育原则及学生需要决定升留级安排,局方会配对分析所得资料,并作抽样调查,严肃跟进异常情况,如有需要会调整相关学校的核准班数及应得拨款。

该补习社门口贴满学生成绩单或证书副本。 香港文汇报记者广济 摄

不过,坊间却有零星补习社声称有「特别服务」规避新规定。香港文汇报记者自称为人才计划申请人的内地子女,于社交平台小红书发帖求助,随即收到多间香港补习社回应,其中一间机构言之凿凿表示:「我们有办法」,并相约到粉岭的总店详谈。

该补习社在商场租下多个铺位。香港文汇报记者广济 摄

该补习社的规模颇大,且主攻DSE课程,门前玻璃贴满奖状及学生试卷,展示补习成果。推开玻璃门可见,单位内设有多个划分区域作课室用途。接待记者的「张老师」是香港本地人,带领记者参观期间,有数名中学生进出课室,亦有老师在教室内教授DSE课程,这些学生身穿便服,疑似是自修生。

平日,课室内有老师正在上堂,而学生未有穿着校服,疑为自修生。香港文汇报记者广济 摄

称与合作校有联系 「出勤率有弹性」

「张老师」因应记者声称是2027/28学年升大学的DSE考生,但不希望长期在香港居住,他建议记者入读该补习社安排的中学,但每年仅需出席50多天课堂。他声称,「我们与太子一所中学相熟,有多年联系,可协助办理入学。我们会帮学生设计请假,实际来港上课约20%至30%,即一年实际仅需返港上学约50日,就能以本地生身份报考DSE。」他称,该校对学生请假限制较宽松,因此「出勤率有弹性」,不像其他学校长期缺课会被勒令退学,而其机构又熟悉该校行政流程,可「在不违法前提下完成挂靠,我敢保证其他机构没人能透过这种方式帮你规避要求。」

这种方法的成本约10万元,其中6万元缴交予该中学一年的学费,其余费用则是「张老师」补习社收取的服务费。不过他亦坦言,「此方案代价不少,学生在该50天需每日早出晚归,需负担交通、学费及学籍服务费,最终亦难以保证能够提升成绩,顺利升读香港本地大学。」

怂恿报读机构全日制课 声称「可将分数做靓啲」

涉事补习社负责人「张老师」在游说记者期间,多次提及若安排到位于太子的「合作」中学上课,难以保证DSE的成绩,一旦名落孙山便大学梦碎,反而怂恿记者采取第二个方法取得本地考生的资格:大致的操作是学生在该补习社以自修生身份修读为期8至10个月DSE课程,以符合教育局新的规定。

「张老师」声称到校出席约50天便可挂靠获得相熟中学学籍。香港文汇报记者林泉 摄

索价30万称可安排住宿

该方法每月学费约3万至3.3万元,每周上课五天半,每天朝九晚九,总成本约30万元。「获资助学额的本地生每年大学学费较非本地生省却约16万元,若能顺利升学,四年可节省逾60万元学费,这方案是一笔值得的投资。」

此外,他声称可协助安排住宿,「我们附近有几间比较熟的中介,有不少4,000元至6,000元月租的房源,和深圳租房差不了太多,而且很快就能安排好住宿,房源距离机构步行约3到5分钟,十分方便。」

值得留意的是,在该补习社修读全日制课程,补习社可与上述提及的太子中学「合作」,让记者同样获取该校学籍及15%校本评核分数,甚至「可以帮你将分数做得靓啲。」

记者一再试探能否透露所谓「相熟」的太子中学校名,「张老师」始终卖关子,只透露该校已有七八十年历史,具一定规模,具体资料需于学生报读后方可提供。他亦一再强调,香港监管严格,机构操作「合法合规」,以此打消记者疑虑。至于为何在机构脱产学习、无需返校亦能获得学籍,则未有正面回应。

「影子学籍」陷阱多 社交平台充斥流料

香港文汇报记者日前在小红书发帖询问「现在还有类似摘星的机构吗?」后,收到多间内地教育机构私讯联络。其中,一间位于江门的教育机构宣传提供「港澳子弟班」及「双培计划」,声称机构促成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与香港一间书院签署合作协议,透过引入香港师资、举办两地联考等方式,为内地学生打造适应DSE的学习路径,营造「身在内地,体验香港教育」、「不来香港,胜似在港」的学习环境。

根据该机构的「双培计划」的报名表格,发现虽然公众号标明只招收持香港居民身份证的学生,实际表格中却未设户籍限制,即使没有香港居民身份证亦能成功报名。

贩卖焦虑乘虚诱骗上当

此外,记者透过另一间广东DSE补习机构的微信公众号,以考生身份加入一个约百人的DSE交流微信群,发现其中不少家长对教育局近期修订资助专上课程名额及申请资格的政策认知不足,时常在群内询问「本地生」与「自修生」的定义,更有家长误以为政策是针对「双非」学生,因此感到焦虑。在信息不对等情况下,部分补习机构极易趁虚而入,利用家长的焦虑心理推销课程,甚至模糊政策细节,误导家长相信可通过特定渠道就学。

一间深圳学校的「吴老师」也坦言,「现在避无可避,除了来香港上学,没有其他选择。要是能有办法避开,大家都想避开。」「吴老师」反过来推销协助内地普高学生衔接香港DSE课程的服务,涵盖香港中学选校、插班准备、课程衔接等服务,学生可先于深圳上课,插班后再到香港分校补课,享受「一条龙」式服务。

教育局:如涉违法行为必严办

(记者 姜嘉轩)针对香港文汇报发现坊间零星补习社称提供「特别服务」助考生规避新规定,特区政府教育局发言人回覆表示,香港的公帑资助学校必须严格遵照《教育条例》、《教育规例》、香港相关法例及教育局不时发出的指示办学。如发现任何涉嫌违规及/或违法行为,教育局定必严肃处理,包括向违例者发出警告或提出检控,以保障学生福祉。

教育局不接受所谓「双重学籍」。任何机构声称能为于内地居住和就学的儿童提供香港学籍,以符合香港的相关规定,均属虚假陈述,教育局不会承认。教育局如发现有香港学校涉及其中,必会严肃追究,包括转介执法部门跟进。

因应教育局早前宣布修订人才子女入读资助大学课程资格,教界预料未来本地高中或出现插班生「叩门潮」。教育局指出,资助学校须取录由教育局常任秘书长转介的学生,以填补学位空缺,为便利家长为子女申请心仪学校,局方会每月定期在网页发放各区公营中学学额空缺;学校不可因申请学生不符某一年级入学水平而拒绝处理其申请,而应与家长磋商其应入读的级别。另学校亦可按校本机制,自行于学年中取录插班生,但不可超额收生。

教界谴责操作违规 吁家长勿堕骗局

(记者 广济)对于有补习社声称可助人才计划下的受养子女以低出席率「入读」本地中学学籍,或在补习社以自修生身份修读全日制DSE课程,以获取香港中学文凭试(DSE)本地生资格,教育界立法会议员朱国强、津贴中学议会主席李伊莹校长及立法会议员、教联会副主席邓飞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强烈谴责此类操作,呼吁家长循正途升学,勿信骗局。

代做校本评核课业涉违法

朱国强直指,涉事补习社宣传的「特别服务」疑点重重,质疑是否可行。他指出,根据教育局通告,学生缺课须提供合理解释,否则或被界定为辍学,教育局会开档调查。他批评,该补习社提出的低出席率(实际仅30%)规避方案为「赚钱手段」,「一来不合规,未必合法」。至于方案二的全日制自修生课程,他强调,目前规定中六插班无法取得校本评核分数,因多数评核在中五完成,补习社声称可「协助完成课业」涉嫌违规。

李伊莹则从教育理念的角度痛批两方案,指方案一属「制度灰色地带」,学校或透过个别规定钻空子,如每隔七日出席一次避报教育局,但「学校绝不应该这样,这不符合教育理念」。她强调,「缺席日数不是重点,是原则性问题」,学校应关注学生缺席原因,助其重返正规学习,而非容许低出席率。她对方案二更直斥「绝对违规」,「连学都没有上,不在正规学校,但却可以正规学生身份」,属「造假」及「欺诈」。

邓飞更直言两个方案「根本行不通」,质疑机构「要么不熟悉法例,要么骗人」,因无学校胆敢操作,亦无先例支持。他指出,方案一的低出席率不符规定,津贴学校连续七日缺席须上报教育局,中六插班「基本不可能」。对于方案二,他批评提供校本评核即「代做功课」,涉考评规则作弊,「学校肯定有事」。邓飞强调,政策中条件二要求居港两年,本意或是令已居港但未能入学的学生能有报考资格,但挂靠学籍违背政策原意,「没有学校可应承做到,不排除为骗案。」

三位教育界人士一致认为,补习机构的「影子学籍」涉违规、造假及欺诈,家长恐损失高达10万至30万元的费用,且无法确保子女获得资助学位资格。

责编:罗慧

  • 相关新闻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并发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并发9月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并发表题为《团结合作砥砺前行》的重要讲话。新华社...
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
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9月4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