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纹形容,香港有潜质成为亚洲超级游艇中心,担当全球游艇进出内地的门户之一,但前提是增加泊位及配套设施,优化及放宽相关法规限制。图为铜锣湾避风塘码头。(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 摄)
(香港文汇报 记者 黄子晋)新一份施政报告下周三(17日)即将出炉,各界积极向特区政府出谋献策,有声音指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海岸线与海港资源,具备发展游艇经济的条件。拥有逾240年历史的国际超级游艇公司Camper & Nicholsons资深顾问刘嘉纹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更形容,香港有潜质成为亚洲超级游艇中心,担当全球游艇进出内地的门户之一,但前提是增加泊位及配套设施,优化及放宽相关法规限制,例如争取进一步开放珠海、中山等港口,简化跨境手续,以促进区域内游艇业的互动。
Camper & Nicholsons在全球13个地区设有业务据点,涵盖香港、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美国等,提供超级游艇买卖、融资、注册国旗等服务。
入行20年的刘嘉纹说,全球30米以上的超级游艇总数不超过1.1万艘,船主是全球最顶层的消费者,选择用游艇出行是因为它可作为「可移动的家和办公室」,能带着家人和团队到访世界各地,享受私密的商务平台及灵活的高端生活,推动有关产业发展能为香港长远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停靠期间消费能谷旺本地经济
「一艘60米以上的超级游艇通常配备20名至50名船员,单是停靠期间的消费、补给和维修便能显著带动本地经济。游艇租赁每周费用从10万至50万美元不等,这些船主或旅客都是最顶层的消费者,若他们能多来香港有利整个大湾区的投资和商业活动。」刘嘉纹说。
刘嘉纹表示,政府可协助业界设立游艇会,提供多个超级游艇泊位等。(香港文汇报记者黄子晋 摄)
然而,超级游艇泊位短缺在10多年前一度是香港游艇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刘嘉纹说,由于泊位稀缺,市场上出现游艇与泊位綑绑销售的情况,许多客户购买游艇并非为了游艇本身,而是为了获得连同游艇出售的泊位,付出高昂价格。「为什么泊位那么重要呢?因为海事处有相关规定,倘游艇找不到泊位,根本就不可入境。」
超级泊位有限 错失吸高端客良机
刘嘉纹说,泊位紧张的情况近年已有所改善,但香港现时的游艇会泊位多数容纳30米以下的游艇为主,能停泊60米以上超级游艇的泊位仍极为有限,估计全港不超过15个,这令一些大型国际超级游艇即使途经香港,由于无法轻易找到泊位及简易处理入境手续等原因,也未必来港。「香港便错过了高端旅客访港的机会。」
刘嘉纹之前有一名拥有一艘约95米超级游艇的客户因找不到合适的固定泊位,被迫停靠在香港邮轮码头,不但需支付高昂的邮轮级泊位费用,更无法取得本地航行牌照,连船上的小型快艇也因法规限制等无法使用。「船主付了高价,却无法在香港航行,两天后就离开了。」另一案例是,她早前在香港亚太超级游艇峰会听闻一艘96米游艇的船长表示,因他看过香港的游艇法规后觉得含糊不清,所以来到亚洲都绕过香港,直接前往日本。
「正如你不会想把一辆靓车泊在街边,超级游艇的船主都希望泊位靠近设施比较完善的港口。然而,香港尤其缺乏60米以上游艇的泊位,阻碍吸引国际高端游艇访港的能力。」刘嘉纹说。
刘嘉纹建议,特区政府探讨借鉴摩洛哥发展游艇产业的成功经验,协助业界设立游艇会,包括附带不同餐厅,提供多个40米至60米,以至100米的超级游艇泊位,并让每艘游艇不用驳艇即能上落船等。政府亦应设立项目小组处理发展超级游艇产业的需求,确保政策连贯性。
陆瀚民建议举办更多国际级赛事以吸引世界各地船队来港。(香港文汇报记者黄子晋 摄)
游艇泊位「僧多粥少」 业界盼速规划纾困
香港游艇业总会主席周基伦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泊位短缺是香港游艇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2002年香港注册游艇约4,000艘,至今已增至逾1.2万艘,然而泊位数量多年来却几乎没有增加,特区政府管理的泊位有约2,000个,私人游艇会泊位有约2,200个,总计不足5,000个,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期望特区政府能早日完善规划及落实在香港仔避风塘和红磡站海滨发展游艇停泊设施,大幅纾缓全港游艇会的泊位紧张,更好推动游艇产业成为香港经济新引擎。
去年施政报告提出推动游艇旅游,邀请市场在香港仔避风塘扩建部分、前南丫石矿场和红磡站海滨用地共三个地点建设及营运游艇停泊设施,预计可以提供合共约550个至600个泊位。
「游艇业不仅是高端消费的象征,更是一个带动多行业的经济引擎。」周基伦说,据他早前进行的相关研究,于2021年至2024年间,香港游艇的平均价值约285万美元,每年维修和保养费用约为船价的10%,涉及船厂、运输、银行融资及游艇会管理等行业。「这些开支直接带动经济,增加船长和水手等就业机会。」
不过,缺乏泊位却阻碍了本地游艇业的发展。「观塘、将军澳等避风塘都泊满了游艇,但这些地方并非正式泊位,安全性堪忧。」周基伦说,许多游艇船东因无正式泊位,只能将船停在避风塘或非指定地点,类似「街边泊车」,也导致许多人想买游艇时,第一个问题不是船的价格,而是「有没有泊位?」。
倡设浮动码头 结合餐厅水上活动
周基伦说,香港拥有200多个岛屿,海洋资源优势显著,倘能增设更多可供游艇停靠的公共码头或访客泊位等基建,将有力提升发展游艇旅游的潜力。例如,游客若能在赤柱落船逛市场,将为香港旅游增添特色。然而,目前游艇只能在固定地点上落客,无法灵活探索全港很多地区。
周基伦说,增设供游艇停靠的公共码头等基建,将助提升发展游艇旅游。(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 摄)
他举例,巴黎、泰国等地设有浮动码头设施,不仅提供泊位,还能作为餐厅或活动平台,吸引游客上岸消费,建议特区政府探讨在红磡或香港仔建设浮动码头,结合餐厅和水上活动设施,形成一个完整的游艇旅游生态系统。
香港机场管理局推出的机场城市项目「SKYTOPIA」,拟发展全港规模最大的机场游艇港湾,提供超过500个泊位,第一期项目料于2028年完成。周基伦认为,新加坡圣淘沙的游艇会与当地的环球影城、购物中心和度假酒店相辅相成,显示有关项目相似的发展模式有成功先例,倘能做好衔接岸上设施的配套,可望成为香港游艇旅游的新亮点。
议员:短策松绑利吸外来游艇
立法会议员陆瀚民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建议,特区政府制订短中长期方案推动游艇业发展,短期内聚焦政策松绑,便利非本地游艇访港,吸引更多帆船赛事在港举行,中长期要投资发展硬件基建,全方位增加本地游艇泊位供应、完善岸上设施配套,以及加强游艇船员、维修人员等相关人才培训等,并要争取加强与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游艇互认互通,推展「北艇南下」和「港艇北上」,拓展三地「一程多站」旅游市场,推动香港成为亚洲游艇业的重要枢纽。
全球最高评价、最具竞争力之一的帆船比赛——Dragon级别帆船世界锦标赛将于明年11月首度在香港举行。陆瀚民认为,香港的帆船赛事多以本地小型比赛为主,国际级或跨境的大型帆船赛事在香港尚属罕见,建议借鉴「帆船之都」青岛等地的经验,举办更多国际级赛事以吸引世界各地船队来港。
责编: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