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豪集团印尼玩具厂员工在工作。(香港文汇报深圳传真)
(香港文汇报 记者 李昌鸿)在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与区域经济合作深化的背景下,香港企业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新兴市场机遇,加速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布局生产与业务网络,以应对国际关税壁垒与成本上涨的双重挑战。其中,运豪集团于印尼中爪哇投资逾亿港元建设高端玩具生产基地,成为港商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实现战略转型的标志性案例。
自2018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不少高度依赖出口的港资企业面临竞争力下滑的压力。运豪集团董事总经理谭哲豪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为缓解关税成本、维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集团于2019年决定进入印尼,并在中爪哇地区购地设厂,2020年正式投产。短短五年间,该工厂已发展成为拥有千名员工、年产值约1亿港元的重要生产基地。
劳动力足 生产成本较内地低两成
印尼作为东盟最大经济体,人口超过2.7亿,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优势明显。谭哲豪指出,当地工人平均月薪约150美元,仅相当于中国内地的三分之一,管理层薪资也大幅低于内地水平。此外,印尼政府积极推动工业化与外资引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持续深化,包括港口、铁路和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为制造业企业创造了有利的投资环境。
谭哲豪料明年其印尼工厂员工将增两倍至3,000人。(香港文汇报深圳传真)
目前,运豪集团印尼工厂主要生产高端汽车模型,产品单价从人民币一千元至数万元不等,主要出口欧美市场,其中美国占五成份额。相比在中国内地生产,印尼生产的综合成本低约20%-25%,若未来本地产业配套进一步完善(如印刷、五金等),成本竞争力还将提升。
加码千万投资扩产能 增聘2000人
此外,美国对印尼征收的关税税率较中国低11个百分点,成为集团持续加大印尼产能布局的核心考量。谭哲豪透露,集团计划再投入1,000万至2,000万港元增购设备,将员工规模从目前的1,000人扩充至3,000人。预计至2025年底,印尼基地的产值将占集团总收入三分之二,与内地产能比例实现逆转。
尽管印尼展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港商在当地扩张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运营挑战。谭哲豪坦言,其工厂所在的中爪哇地区产业集群尚未成熟,原材料目前仍需从中国进口,本地产业链配套有待加强。此外,区内交通物流条件亦亟需提升——从香港或广州前往厂区需多次转机,耗时超过一天,无形中增加了管理与沟通成本。
文化融合则是另一项关键课题。印尼员工多信仰伊斯兰教,企业需尊重当地宗教习惯与节庆安排。语言障碍也使得管理层需倚赖翻译协助日常沟通。不过,谭哲豪表示,随着时间推移与经验积累,企业已逐步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并建立起稳定的劳工关系。
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市场分散化
这些案例共同显示,香港企业正凭借其国际视野、灵活性和对全球市场的敏感度,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他们不仅将生产环节迁移至成本更低的区域,更通过深入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与市场分散化,增强企业抵抗风险能力与长期竞争力。
谭哲豪乐观预期,集团在印尼的投资将在未来三至五年迈入收成期。他提到,另一家港资玩具企业已在印尼实现从一千人到一万人的规模跃升,为国际连锁品牌提供代工服务,「相信我们也能在这里挖到属于自己的金矿」。
责编: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