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规定,网约车平台、车辆及司机均须领牌经营。图为网约的士「Uber Taxi」。 资料图片
(香港文汇报记者 李千寻、梓晨)特区政府今日(5日)将《2025年道路交通(修订)(网约车服务)条例草案》刊宪,以引入网约车服务的规管制度,提供服务的平台、车辆以及司机均须领有相关牌照及许可证,无牌经营网约车平台最高罚款100万元及监禁12个月,条例并要求经营网约服务的私家车每次申请许可证或续期时,车龄少于12年。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发言人表示,草案争取在今届立法会任期完结前通过,预计首批网约车平台最快明年第四季开始营运。有网约车司机向香港文汇报表示,支持规管政策,对司机、乘客及道路使用者也有保障,但规管后须购买第三者保险,相信有过半数现职网约车司机退场。
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昨日提交立法会的文件指出,运输署委托顾问公司去年底展开的调查显示,香港每日点对点交通服务乘客量约88万人次,当中网约车占约19万人次,约占整体22%。逾七成受访的士司机表示有透过网约平台接单,当中约三分之一的载客行程来自网约渠道,显示社会对网约车服务有一定的需求。
发言人表示,政府制定规管框架时,一直以保障市民安全及利益为首要考虑,并已广泛听取各界持份者意见,力求以民为本,推动安全出行,为市民提供更多合法合规、多元化的出行选择,政府亦将引入新措施加强打击非法出租或取酬载客活动。
平台安排无牌载客亦属犯罪
草案规定,网约车平台、车辆及司机均须领牌经营。运输署署长会根据申请人经营网约车平台的经验、财政能力、经营平台的投资、公司董事资格、拟提供的网约车服务水平等,考虑是否批出网约车服务牌照予平台,初步估计日后有数个网约车平台符合该申请资格和入场门槛。任何人无牌经营网约车平台,最高判罚款100万元及监禁12个月。
平台若安排没有有效许可证的车辆或司机接载乘客,也属犯罪,首次定罪最高判处6个月监禁,及就每一违规参与的车辆或司机处以1万元罚款,随后每次定罪最高监禁12个月,以及就每一违规参与的车辆或司机处以2.5万元罚款。
草案指出,为防止车辆许可证被变相炒卖,建议车辆须以个人名义登记,并只限登记车主营运,不准租赁。草案亦参考内地及海外相关要求,将车龄放宽至牌照期内不超过12年。牌照有效期为1年,可续期5年。
司机方面,申请人须年满21岁、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申请日前5年内无严重交通定罪纪录等,另须完成指定考核。局方表示,将合并网约车与的士司机笔试,申请人可参加同一笔试,并选择修读有关的职前课程,以获取相应驾驶资格。已持有的士驾驶执照者,则可豁免笔试及职前课程,直接向运输署申请网约车驾驶许可,相信有助拓展的士司机的就业机会。司机的牌照有效期为5年,可无限次续期。
法例的立法建议若获立法会支持,将于明年下半年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明年第三季内分阶段邀请平台、车辆和司机申请,同时实施全新的驾驶网约车资格测验,明年第四季公布牌证申请结果,预计首批持牌平台最快明年第四季内投入营运。
网约车司机:终于可挺直腰板开车
香港文汇报记者昨日以乘客身份乘搭网约车,随机访问驾驶私家车接客的伟师傅,他本身是一名的士司机,之后转为驾驶网约车,他说:「网约车平台有稳定的接单,不用再漫无目的地在街上徘徊找客人。」他对于规管网约车的立法建议表示支持,「现时网约车行业非合法经营,除被的士业界埋怨外,一些人亦会以有色眼光对待,规管后开网约车便能够受到保障,有了牌照,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开车了。」
香港文汇报记者近日以乘客身份暗访网约车服务。有司机表示,尽管将来新规例增加经济压力,仍渴望「有牌驾驶」。香港文汇报记者梓晨 摄
不过,他承认日后的营运成本势必增加,「估计每年成本增加约1万元左右,除车辆基本保养外,还有车辆许可证费用,以及购买相关的第三者保险等,这不是小数目。」由于成本上升,他相信有过半数司机退出网约车市场,「因为很多司机也是想赚快钱,但保险费太贵也会退场。」
网约车规管建议
【网约车平台】
牌照及期限
●有效期5年;可续期,须经运输署中期评核
申请资格及主要要求
●须为香港注册公司,在港常设行政人员及办事处
●符合营运经验、财力证明及资本投入等入场门槛
●须对车辆与司机进行尽职审查
●须备存营运纪录
【网约私家车】
牌照及期限
●有效期1年;最多可续期5年
申请资格及主要要求
●须为登记车主个人名义持有
●车龄于牌照期内低于12年
●通过车辆检验与保险要求
●由登记车主本人驾驶
●展示指定标识
●仅透过持牌平台接单
【司机】
牌照及期限
●有效期5年;续期次数不设上限
申请资格及主要要求
●年满21岁
●持香港身份证且不受逗留条件限制
●持私家车或轻型货车驾照至少1年
●5年内无严重交通定罪
●通过测验与职前课程(的士司机可豁免)
责编: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