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治报内容图
https://www.newspaperhk.cn/Pics/2025/8/c20250826c77f91e019bb46f495e42ff5e0c2a967.jpg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前排左五)、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前排左四)、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前排左六)等嘉宾与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合照。香港文汇报记者万灵霜摄 香港5所高校的校长与各校辖下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合照。香港文汇报记者万-香港法治报,法治报,香港法治網,香港新闻,法制网,法治网
http://www.newspaperhk.cn/hkviews/detail/797.html
您的位置: 首页 > 香港万象 > 详情

港诞15间全国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冀续产出重大创新成果

2025年08月26日 10:49:17  来源:香港文汇报   浏览量:103799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前排左五)、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前排左四)、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前排左六)等嘉宾与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合照。香港文汇报记者万灵霜 摄

香港5所高校的校长与各校辖下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合照。香港文汇报记者万灵霜 摄

(香港文汇报记者 陆雅楠)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是推动基础及应用科技研究及发展的重要措施,负责管理计划的国家科学技术部于2022年启动实验室的优化重组工作,要求有关实验室以解决事关国家重大需求背后的科学问题、拓展认识自然边界为使命任务,并明确其定位,经重组后的实验室会改名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昨日,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向香港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与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周霁一同见证这一重要里程碑。阴和俊于致辞时强调,15所在港实验室的布局建设,是国家对香港科研实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更是中央对香港科技界的殷切期望和艰巨使命。就此他提出了三点期望,并鼓励香港科技界能放开手脚,创造创新、不断产出重大的创新成果,培养创新人才,为建设香港科技创新中心,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写下精彩的篇章。

为配合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在与国家科学技术部商讨后,香港特区政府在2023年年底启动有关设于香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让相关大学检视如何透过改善现有实验室或建设新实验室,发挥香港的区位优势,贡献国家所需。

今年初,国家科学技术部共批准15所在港实验室的申请,其中12所由原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而成,另外3所则为新建,全部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作。

香港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名单

各实验室每年获资助2400万

上述全国重点实验室来自本港五所全球百强大学,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各实验室的研究领域涵盖生物科技、量子材料、灾害防治及农业科技等,对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方向。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会向每所全国重点实验室提供每年2,000万港元的资助,并要求所属大学每年向实验室提供不少于400万港元的配套资源支持。

昨日,阴和俊向香港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李家超与周霁一同见证并分别致辞。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创新科技署署长李国彬、相关大学校长,及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均出席了是次授牌仪式。

盼勇探科技前沿无人区

阴和俊于致辞时表示,授牌仪式标志着在港实验室正式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的序列,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他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了解前沿,勇攀高峰。他希望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强化使命定位,聚焦国家需求背后的技术难题,勇于探索科技前沿无人区,力争在基础理论研究和环境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突破,抢占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阴和俊致辞。香港文汇报记者万灵霜 摄

二是汇聚英才,激发活力。他鼓励香港发挥国际化科研优势,大力营造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聚集海内外顶尖人才,特别是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是深化系统、开放贡献,呼吁主动加强与内地顶尖高校、科研院、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阴和俊又提醒,现在距离实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不到十年时间,他希望香港科技界能放开手脚,创造创新,不断产出重大的创新成果,培养创新人才。国家科学技术部会与香港特区政府密切配合,深化内地与香港科技交流合作,为科技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力量。

国家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前排右)昨日率领代表团在港大一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参观。 港大图片

三大学校长兼任实验室主任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陆雅楠)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香港大学校长张翔,他们亦分别是转化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光量子物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他们感谢国家与香港特区政府在政策、资源及人才发展各方面,均对大学科研予以高度重视并提供支持,更分享了大学的创科大计,包括未来会放眼大湾区丰富的临床资源,开展大型临床研究,并会积极融入国家大局,通过深化合作、人才交流和完善创新生态等,令本港科研更上一层楼。

中大:上中下游一条龙发展

卢煜明表示,目前中大拥有四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包括肿瘤学、消化疾病、农业生物技术,以及今年新成立的专注于量子信息技术与材料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新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中大在量子科技领域迈进新里程碑,同时展现香港在国家科创战略中的重要角色。该校将继续深化与内地的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全面发展,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实际落地的一条龙发展模式。

香港中文大学 消化疾病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

以卢煜明主事的转化肿瘤学为例,他希望凭借大湾区丰富的资源,开展以往在港难以实现的大型临床研究,从而令其发明的癌症相关技术能更早落地应用。「香港高校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在生命医学、量子信息、先进材料基础等前沿科学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中大亦正发挥独特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大局,希望与内地创新合作,在科技强国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兼转化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卢煜明(图左)接受牌匾。 香港文汇报记者万灵霜 摄

科大:成果产业化成就显著

叶玉如表示,完成重组工作后的实验室在定位上更加清晰,布局也更科学,能更聚焦于解决对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问题,并更好地发挥香港在科研与国际化方面的优势。是次科大成功保留原有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还获批准新增一个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建设的实验室。她指科大未来会继续聚焦国家战略需要,致力于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跨学科合作、汇聚海内外高端人才,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升香港国际创科中心等贡献更大力量。

她指出,科大很重视基础研究的转化与产业合作,鼓励师生创业,已培育超过1,800家初创企业,在技术和成果转化、产业化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希望在「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全力实现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关键绩效指标;在数据共享方面,早前在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科大建立了生命科学开放联盟,其中一项重点是资源共享,她有信心在此框架下,实现数据跨境流通。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兼神经系统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叶玉如(图左)接受牌匾。 香港文汇报记者万灵霜 摄

港大:保基础优势联通国际

港大是次获批准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涵盖医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张翔指出,相关研究成果将为下一代医疗健康技术及香港医疗工业奠定坚实基础,造福市民。

香港大学 合成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此外,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张翔认为香港更需推动国际合作,致力解决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如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而「一国两制」为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巨大空间与优势,期望通过实验室平台吸引海内外顶尖人才,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引领全球在健康医疗及各学科领域的合作。

张翔表示,基础科学与科技转化及发展,是上游与下游的关系,若缺乏上游基础科学的源头活水,就难以推动下游的技术转化与产业化,故香港必须保持现有基础科研的优势,及与国际的联通和合作,故港大展开了不少工作。他说,明年初港大科技创新地标的三栋大楼将竣工,届时将汇聚一系列跨学科的国际顶尖科学家团队,来港开展最前沿研究;港大亦成立了创新学院,旨在为香港培养更多年轻创新者,创造更多价值。

新增3重点实验室 涵盖量子信息技术城市气候等

(香港文汇报记者 姜嘉轩)国家科技部于2022年启动在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化重组,并于今年初批准12所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成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并新建3所全国重点实验室 。该3所新的重点实验室分别是香港大学的光量子物质全国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的量子信息技术与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由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兴建的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

其中,量子信息技术与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港中大物理系教授刘仁保领导,涵盖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纳米与集成光子学、量子材料、量子信息理论等多个前沿领域。刘仁保昨日分享指,实验室在量子传感基础理论、金刚石量子传感应用、多光子干涉精密测量、纳米与集成光子材料器件与应用、拓扑量子信息材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可解决国家量子科技发展中数项瓶颈性难题。

至于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港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李向东及港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吴宏伟担任联合主任。港理大表示,此实验室以国家和全球发展战略为导向,聚焦韧性城市建设和灾害管理,提升沿海地区基础设施韧性,以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沿海城市极端天气事件预测与复合气候灾害风险分析、基础设施气候韧性发展与极端天气灾害防控,及沿海复合气候灾害风险感知预警与应对管理政策等,为国家和区域的社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研保障。

港科大发言人指,此实验室旨在加强城市灾害综合防控的科学与技术研究,以保障公共安全及城市绿色发展为目标,有关的科研项目将充分利用科大领先国际的岩土工程离心机群实验平台进行,该校亦将发挥其国际化科研网络及雄厚的科研优势,与理大共同推进全球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建设,建立完善的沿海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论,发表具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并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科研人才。

由港大校长张翔带领的光量子物质全国重点实验室,融合光子学与二维材料,研发量子与超构材料,聚焦超快过程与拓扑结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

港大发言人介绍指,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昨日率代表团,在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及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叶水球陪同下访问港大。代表团与大学主管人员及港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入交流,并参观了其中两所实验室,深入了解港大的前沿研究。

港城大:助力国家学术创科建设

香港城市大学共有两所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授牌,校长梅彦昌表示,大学积极深化与内地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先后与多间内地知名大学加强合作,并在深圳、福田、成都、青岛、长沙和杭州成立研究院和创新研究中心,致力深化内地和香港在人才培育、创新创业、技术转化、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并以港城大的科研和国际化优势,进一步推动内地和香港的「产、学、研」协作,汇聚来自世界各地优秀学术人才,助力国家的学术和创科建设。

责编:罗慧

  • 相关新闻
凝聚合作共识,构建更加紧密命运共同体
凝聚合作共识,构建更加紧密命运共同体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题:凝聚合作共识,构建更加紧密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2025年上...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致电祝贺 习近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