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与港澳大学校长圆桌会举行。 港科大图片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香港科技大学承办的内地与港澳大学校长圆桌会于本月12日在香港圆满举行,会议以「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大学使命与协同创新」为主题,至少12所内地及港澳高校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涵盖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等领域。会上同时举行了生命科学开放联盟成立仪式,在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罗永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林蕙青及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启动(见另稿)。●香港文汇报记者 高钰
是次会议汇聚15所顶尖高校和机构代表,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西湖大学、深圳医学科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及澳门大学的院校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中央港澳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部相关司局,与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等机构代表共70余人参与,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策略。
怀进鹏: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
怀进鹏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进入创新密集时代,同时多学科交叉加速,为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有机融合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的使命,从教育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走向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推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逻辑。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教、金融、国际合作的叠加优势,加快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汇聚政产学研金等要素,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新机制。积极支持内地与港澳大学联合成立生命科学开放联盟,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要顺应数字时代需求,积极支援港澳大学加强人工智能前瞻布局,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
他希望内地与港澳高校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同频共振、携手并进。进一步发挥港澳独特作用,推动香港成为国际教育中心、创新中心和人才中心。持续加强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合作交流,举办好世界顶尖大学论坛。
陈国基:培养引领栋梁之才与科技精英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在「一国两制」的独特制度优势之下,香港整体教育竞争力在全球排名前五,也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未来十年,国家将会高速发展教育,迎来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特区政府会一如既往发挥好香港作为国际化桥梁与窗口的角色,全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多元化,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高校更深更广的合作,培养引领未来的栋梁之才与科技精英,为教育强国发展与民族复兴贡献坚实的力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林蕙青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等平台搭建,促进了跨地域的师资互聘、学生交换和科研资源分享。科研机构联合攻关,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港澳大学和内地大学共同肩负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是次会议聚焦三大核心议题:「强国建设,大学担当」、「教育强国,大湾区角色」及「教育强国,港澳贡献」,与会者就学科交叉创新、国际科研合作、生命科学开放模式,以及顶尖大学论坛筹备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会议强调,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建立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全球顶尖大学之间的互学互鉴、互融互通等策略势在必行。内地与港澳高校需发挥战略协同效应,善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港澳双向桥梁角色,共同推进国家教育国际化进程。具体将从五方面着力: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一代;加强资源对接,开拓人才培育新渠道;促进科研协作,构建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创发展新格局;及发挥枢纽作用,树立国际合作新典范。
为加强内地与港澳高校战略合作,清华、复旦、浙大等内地高校分别与香港的科大、中大、港大、理大、城大及澳门大学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其中,港科大与清华签署碳中和合作备忘录,以发挥两校在环境科学、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研优势。
责编: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