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型喷洒
改良型喷洒
先进型喷洒
食环署助理署长潘炳扬(右)及食环署防治虫鼠主任主管李明伟(左)接受访问。香港文汇报记者黄艾力 摄
香港邻近地区接连爆发由蚊传播的基孔肯尼亚热疫情,香港特区政府除了透过与广东省政府联防联控守住防线之外,亦加强控蚊措施,更引入高新科技赋能灭蚊工作。特区政府食环署接受香港文汇报独家访问时表示,早前从内地引入一款能攀山越岭、避开路障的机械狗,经署方改装配上遥距喷洒器后,能在香港各区尤其是山野喷洒灭蚊剂,既能减轻工人工作量,又能提速提效提量灭蚊,将于9月展开实地测试;同时在蚊子陷阱采用特制药粉,达至以蚊灭蚊的效果。食环署助理署长潘炳扬坦言,北上南下往来频繁,基孔肯尼亚热病毒传入香港的风险相当高,政府工作目标是防止个案传入后在本地传播,他形容:「我们已经穿好『避弹衣』,再加强指数或风险较高地方的工作,研究需不需要多穿一件『避弹衣』。」 ●香港文汇报记者 李芷珊
潘炳扬及食环署防治虫鼠主任主管李明伟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独家专访。潘炳扬解释,基孔肯尼亚热不会人传人,主要传播链是「人、蚊、人」,即当港人在外地被带病毒蚊子叮咬,返港后再遭本地白纹伊蚊叮咬,该蚊会具传播能力而传染他人。
为阻截病毒进入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上月23日召集多个政策局及部门举行跨部门会议,商讨防治虫鼠策略。食环署各分区亦已召开跨部门地区灭蚊专责小组会议。除了传统的灭蚊方法,食环署近年致力提升灭蚊效能,早前在内地引入四足机械狗进行控蚊工作。
潘炳扬解释,香港山多,斜坡及丛林等崎岖地带容易积水滋生蚊子。食环署传统对成蚊防治方法主要依赖从业员背负沉重的超低微量喷洒器进行,近年则配备装设于车辆上的大型喷洒器进行雾化处理杀灭成蚊,但该车仅适用于较平坦地形,难以进入斜坡、崎岖地带或丛林深处进行雾化喷洒。
能避障碍物 可旋转喷洒
而机械狗则配备超低微量喷洒器及可旋转云台,操控员可透过操控云台使喷洒器向不同方向旋转以喷射灭蚊剂,大幅提升喷洒覆盖范围。此外,机械狗亦配备镜头,操控员可实时掌握机械狗所处环境及其接收的视讯,结合雷达系统、预设程序与人工智能(AI)学习能力,协助机械狗侦测并避开障碍物。
若测试结果理想,期望未来在新界及郊野区域使用机械狗,初步目标在全港各分区配置一部。至于后续会否增加数量,则需视乎成本效益评估结果而定。
同时,食环署3年前亦推出新型捕蚊器,已广泛应用于公园及屋邨。该装置可同时消灭成蚊与幼虫,达至一石二鸟的效果。李明伟介绍,捕蚊器外观犹如一个黑色胶桶,桶内需放入一包有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白僵菌两种成分的特制药粉。
雌蚊产卵沾药 母子皆死
当雌蚊被吸引到蚊子陷阱产卵时,除可杀灭蚊子陷阱内的幼虫外,雌蚊亦会同时沾上两种物质,把昆虫生长调节剂传播到其他积水,控制积水里滋生的蚊虫,而雌蚊则会在感染白僵菌后数天被杀灭,「因为滋生白纹伊蚊的积水可以很小,以往只靠人手调查及清理,可能100个只清理到20个;现在可靠蚊子自己帮我们找出积水处并同时消灭成蚊与幼虫,是成本效益很高的方法。」
此外,蚊油以物理方式覆盖水面,令水中蚊子幼虫及蛹窒息;而双硫磷是接触性杀虫剂,影响幼虫神经系统致死;苏云金杆菌则是微生物,幼虫吞食后会释放有毒孢子及内毒素以破坏幼虫肠脏致死。食环署会因应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杀虫剂。
潘炳扬指出,一直以来,特区政府致力预防登革热及日本脑炎等蚊传疾病。但单靠政府力量不足以遏止蚊患,他认为私人地方管理及市民习惯至关重要。
责编: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