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鼓滩和屯门西概括土地用途概念图
屯门西模拟图
龙鼓滩模拟图
「智绿产业港」拟议土地用途预算概述
为善用龙鼓滩及屯门西邻近北部都会区、香港国际机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策略位置以助力产业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建议透过近岸填海造地及改造约111公顷现有土地,将龙鼓滩及屯门西重新规划成「智绿产业港」,提供总面积约301公顷的新发展土地,发展绿色新能源、先进建造业、循环经济,以及现代物流业四大核心产业,以促进创新与探索新科技、提高生产力及增强区域竞争力,初步预计可创造约3.5万个就业机会。发展局昨日提交立法会的文件显示,拟分别于龙鼓滩及屯门西透过近岸填海造地约145公顷及45公顷。发展局将于下月初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公众参与活动,再制订发展大纲图,期望于2028年初展开龙鼓滩填海工程及在2029年产出首批用地。 ●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弦
屯门西地区过往曾考虑规划以住宅发展为主,据发展局最新文件指,龙鼓滩及屯门西不但临海用地广阔,并具有优越的陆路和海路交通连接,可发展成为香港与深圳西部的沿岸经济带。发展局计划以「产业导向」的规划布局,并以「智绿产业港」为发展定位,主力发展四个具增长潜力的核心产业。
其中,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及先进建造业均位于龙鼓滩。行业减碳、能源效率提升、电动车普及等大趋势正在重塑新能源产业格局。为配合特区政府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方向,包括在海、路、空交通方面全力推动新能源使用和供应,发展局建议预留约54公顷土地发展绿色新能源,例如生物柴油、绿色甲醇、绿氨及液化氢等。
该些用地将集中在龙鼓滩填海区北面,利用较长的临海泊位及深海通道支援绿色能源的海路运输,其中10公顷预留作策略性储备用地,以保留土地容量应对香港未来潜在新能源发展的相关土地需求。
为配合政府加强香港采用先进建造技术的区域领先地位,发展局建议在龙鼓滩填海区南面预留约47公顷土地,用作先进建造业园区,促进香港先进建造技术的发展。其发展可利用水路运送预制组件,亦可与邻近屯门西地区现有相关作业,例如钢铁厂和英坭厂产生协同效应。当中10公顷会预留作策略性储备用地,保留土地容量应对产业未来发展需要。
在屯门西方面,发展局建议预留约32公顷土地作循环经济用途,以实现政府《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公布的目标。有关土地邻近现时环保园及产业服务设施,期望透过推动升级再造及设立本地生产线,加强香港的制造能力、提升回收业的产业链,以及推进本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智慧化建设 活用海路与大土地优势
发展局又建议重新规划内河码头和附近土地以发展现代物流业/内河码头产业,在屯门西预留约39公顷土地作相关用途,另有两公顷位于龙鼓滩的产业用地,则主要预留用作重整当区物流业的棕地作业。该局建议保留内河码头的35公顷土地以应对航运和物流业发展不断变化,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及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其余约4公顷土地则用作重置屯门第16区的屯门公众货物装卸区。
文件指,该四个具增长潜力的核心产业均可发展成绿色产业,具潜能采用大量自动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新技术进行智慧化建设。它们亦需要使用海路运输及大土地面积运作,可充分利用龙鼓滩及屯门西独特地理优势及便利的交通网络,并与区内现有作业产生协同效应,同时帮助香港迈向碳中和。
发展局表示,屯门西现有一些工业设施,附近有污水处理厂,较适合发展产业用地,且该区若发展住宅亦会受机场高度限制,加上香港中长期已不欠缺房屋用地,故认为应集中产业发展,而现有屯门公众货物装卸区将搬至屯门西填海区,藉此集中产业用地,并释放屯门第16区约4公顷土地,用作住宅、社区设施及休憩用地等与邻近非工业地区更具兼容性的用途。
在交通连接方面,发展局拟兴建全新跨湾桥连接龙鼓滩填海区至龙门路,以应付新增的车流,并会改善现有连接龙鼓滩/屯门西至屯门市中心的龙门路,包括扩阔一段长约1.5公里的双线不分隔车道至双线双程分隔行车道,发展局会进行交通影响评估。
发展局同时计划优化龙鼓滩及屯门西的环境和设施,包括增建社区设施和休憩空间、引入生态海岸线,以及致力推动智慧及绿色基础设施,让当区村民及上班人士受惠。
责编: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