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治报内容图
https://www.newspaperhk.cn/Pics/2025/7/c202507041de1b7c676944777837cf1dab9a86378.jpg
【本报讯】(香港文汇报记者姜嘉轩、莫楠)香港回归祖国28年以来,藉着「一国两制」的优势,与祖国一起踏上新质生产力的征途,其中创科、研发产业在现届特区政府积极推动下,渐成气候,研发总开支由2014年167.27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逾330亿元,占GDP1.11%;过-香港法治报,法治报,香港法治網,香港新闻,法制网,法治网
http://www.newspaperhk.cn/hkviews/detail/391.html
您的位置: 首页 > 香港万象 > 详情

香港特区28年变与不变|港催化创科生态圈 科企获赋能显生机

2025年07月04日 11:27:06  来源:香港文汇报   浏览量:31851

【本报讯】(香港文汇报 记者 姜嘉轩、莫楠)香港回归祖国28年以来,藉着「一国两制」的优势,与祖国一起踏上新质生产力的征途,其中创科、研发产业在现届特区政府积极推动下,渐成气候,研发总开支由2014年167.27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逾330亿元,占GDP 1.11%;过去5年间,本地初创公司数目大增四成。香港文汇报分别访问涉及绿色科技,低空经济和医疗科技的香港科企,从业界层面分享香港创科生态的持续蜕变与蓬勃发展,同时展望未来,呈现创科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能的愿景。

林汉源指出,论坛与展览是让各界认识科技产品的一个重要平台。图为X Social Group在香港零售高峰会2025上成功举办了首场室内无人机及机械狗表演。

低空经济港企:政府力推创新技术落地

从事低空经济的港企X Social Group行政总裁林汉源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指出,香港创科生态在过去三年呈现加速跃升态势,不但推出包括100亿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等大型创科资助,亦举办多项大型论坛与展览,给予业界更多机会认识科技产品,带来更多商机。其中,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发展低空经济,该公司成为低空经济「监管沙盒」首批试点项目。

X Social Group于2023年起进驻数码港,至今已策划近100场维港及香港地标无人机汇演。该公司早前联同无人机厂商大漠大智控及本地大学,开展「无人机起飞可靠指数」项目,并获得低空经济监管沙盒的审批,计划于7月12日正式启动,将整合香港气象资料、地理信息系统(GIS)、无人机性能参数、AI(人工智能)预测算法,同时参考无人机表演的标准作业程序,以构建全球首个城市级无人机安全飞行决策支援标准,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和决策依据,推动无人机技术在城市环境中的安全、高效应用。

图为X Social Group于2024年圣诞期间,在香港国际机场推出全球首场机场无人机灯光秀。

资助加码哺科企 论坛展览拓机遇

林汉源表示,本港近年积极推出新措施推动创科产业发展,包括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设立策略性创科基金,投资对香港具战略价值的科技企业和项目;又提出设立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的企业提供更多资助,他形容这一系列支持令人印象很深。

至于各项科技论坛与展览,以及为科企提供参展优惠或补贴,更是创新技术落地的关键,「大部分企业都在经历数码化转型,他们可能知道这些科技是什么,但未必知道如何在行业中发挥作用,而展览就让我们进行展示,分享案例。」其公司早前参与香港零售高峰会2025,举办了首场室内无人机及机械狗表演,他说:「现场有很多零售界代表观看,这类示范可带来启发,原来无人机也可以在室内做展览或产品发布时使用,有助业界认识新科技,这非常重要。」

林汉源认为,香港可发挥附加价值及提供应用场景的角色,助力更多内地科技与企业走向世界。

跨部门专责小组 高效推动低空经济

透过跨部门专责小组推进低空经济,林汉源指此举更有效理顺了以往的沟通复杂程序,「在海上进行无人机表演,与海事处有关,飞上天与民航处有关,未飞前与运输署有关,技术上则跟通讯事务管理局有关,而大部分表演地方都与康文署有关。加上众多人流,亦与警察、消防、救护等有关。」有了专责小组后,一站式沟通都变得更顺畅。

林汉源又指,今年3月政府公布低空经济监管沙盒首批试点项目名单,5月刊宪修订《小型无人机令》(第448G章)及《1995年飞航(香港)令》(第448C章),可见本港低空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

他引述内地估算数字指,今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人民币,前景广阔,期望本港未来能诞生相关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并成为香港新的经济增长点。

港优势为无人机增值 长远可定低空管理标准

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在创科产业上尤其能体现。林汉源分享指,公司的无人机表演项目需要内地支持无人机生产,而香港可发挥附加价值(value added)及提供应用场景的角色,更可望设立一套世界级低空管理标准,助力内地更多科技与企业走向世界。

内地产品 在港调整 走向国际

「香港并没有开发无人机的成熟气候,但拥有优秀创科人才,可以为无人机进行(技术)增值。」林汉源表示,香港人口密集且大厦林立,即使内地的无人机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始终不能「照单全收」,过程中的调整或技术突破,正是香港能够发挥的地方。「例如我们做2,000部无人机群飞时,本身需要有5,000呎以上的起飞空间,但来到香港,我们研究了智能收纳箱技术,将起飞空间的要求大大减少至1,500呎。」此外,香港不论是金融、法律等均与国际接轨,「香港为内地的无人机增值后,使其适合国际都市的环境,再通过各种实验场景,可望制订全球领先的标准。」

林汉源又提到,有在内地从事视像应诊系统,用户量已逾1.5亿人。「我们最近都在香港开设公司,主要是看好香港支持医疗科技的发展,并希望通过香港这个『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待产品在香港落脚后,将来可更顺利地接轨海外。」他指不少内地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发觉已经做晒可以做的事,已经做到全国性」,而想要继续让业绩增长,必然会寻求「出海」机会,香港正可发挥优势,与内地企业一起「拼船出海」,走向国际。

藻碳科技参加越南国际智慧城市与信息科技展览会。

随政府代表团考察中东 创企获国际合作「敲门砖」

本港创科生态圈渐见完善,由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衞生学系博士生吴佰谦、张恩柱和研究助理陈君玮于2022年共同创立、专注于藻类养殖固碳及副产品研发的藻碳科技,是其中一所受惠企业。吴佰谦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指出,特区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近年积极推出扶持政策,为香港初创发展注入动力,特别是支援他们面对资金压力、产品落地等重大挑战。他提到,公司早前有机会跟随特区政府和香港科学园代表团赴中东考察,为其提供国际合作的「敲门砖」,以至开拓海外市场的机遇。

吴佰谦表示,香港初创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但普遍面临资金流压力,以生物科技领域为例,需要面对人力、场地及研发开支,但产品到市场推广周期较长,且产业链亦为新技术寻找应用场景的挑战,成本与收入存在时间差。他分享说,在近年的科创氛围下,特区政府和不同机构推出的比赛和资助计划,为初创公司提供包括场地、资金和业界网络等多方面支援,有效延长了初创企业的生命周期,为技术完善和投资者洽谈争取宝贵时间,其公司曾获香港科学园的孵化计划支持,又得到城大及香港理工大学等的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资源,帮助度过了产品研发期。

人才方面,吴佰谦认为,本地科研人员能力优秀,但较高的薪金待遇亦对初创企业的初期资金流构成压力,而特区政府的「研究人才库」计划,对其公司带来很大的助益,不过在操作上,每家公司仅限向获计划资助4位人才,且需在发薪6个月后才能获补贴,所以初创必须谨慎规划资金流。

藻碳科技与芬兰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研微藻反应器 初创步步难

经过近两年研发,藻碳科技于去年正式推出其「微藻反应器」核心产品,希望助力实现减碳目标。不过吴佰谦直言,因市场需求与实验室成果往往存在落差,产品要有效落地,需要根据客户反馈反覆调整,过程不仅耗时,更需要与客户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他庆幸在各方支持下,公司成功与多个机构达成合作,包括参与香港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计划在校园建设2.6米高的光合生物反应器、启动香港都会大学的建设设施、于元朗新田设试验场地,以及与芬兰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将对方的可整合于建筑通风系统的碳捕集技术,与自身的固碳技术相结合,共同降低商业建筑的能耗及碳足迹。

冀互助与政策支持 促进行业协同效应

尽管初创企业存活率普遍偏低,但吴佰谦笑言,身边认识的初创大多仍在坚持,彼此间更形成互助网络,通过资源共享寻求协同效应。

最令吴佰谦难忘的,是去年藻碳科技作为香港代表企业之一参与中东考察团,并出席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全球顶尖科技盛会LEAP 2024,「团队中大部分初创公司都相对成熟,唯独我们真的是初创中的初创,因此很感激特区政府愿意带我们这些小公司出外考察。」他认为有关机遇非常宝贵,「如单靠我们自己,一家尚在起步阶段的初创公司,要只身打入外地市场是非常困难的」,形容特区政府提供的支持,就象是一张「通行证」,为香港初创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敲门砖」,帮助他们紧贴全球突破性创新科技的发展步伐。他深信,只要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与政策支持,香港创科企业必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

藻碳科技积极参与STEM教育,带领学生实地参观。

倡政府带头试用产品 提供公共数据助研发

谈及香港的创科政策对初创企业的助力,吴佰谦建议,特区政府可从三方面加强支持,包括可带头试用初创产品;同时可进一步开放公共数据供初创研发使用,使产品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亦可与投资基金等举办联合比赛鼓励融资,及推动将工厦空间以优惠价租予初创企业,帮助应对资金困局。

冀工厦空间优惠价租予初创企业

吴佰谦表示,政府牵头的公共应用场景,既能验证创新技术实用性,又能发挥示范效应,为各类创新方案提供实证平台,有助推动初创产品落地,他观察到,现时有不少成功案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协助市民查询政策,或配对厨余处理等新技术,已在公共层面投入实际应用。此外,开放数据及促进融资与优惠场地,对初创发展也非常重要。

至于特区政府最新推出的「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吴佰谦指,可吸引海外的初创服务机构来港,亦能让本港企业藉交流合作受惠,确实可为香港创科生态注入新动力。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与政治局势动荡,投资者信心减弱或令科技初创融资难度增加,他认为,尽管现时本港大部分初创资助均采用配对机制,需先有投资者投入才能获得资助,但这种严谨审核机制有助防止资金滥用,长远而言对创科生态健康发展有利。

另外,他又提到,在浓厚的创科氛围下,包括其公司在内,愈来愈多初创企业积极参与STEM教育,透过实地考察、校园讲座等形式培养年轻一代对创科的兴趣,那对未来创科前景的持续,是很好的信号。

责编:罗慧

  • 相关新闻
“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有序向前推进”
“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有序向前推进”巍巍太行,无限风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三晋大地,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7月7...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 强调努力在推动资源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 强调努力在推动资源7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这是7日下午,习近平在位于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