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园子弟正在拜华光先师。
在香港多元文化的土壤中,华光诞是一项独特而深具意义的传统节庆。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粤剧界及相关行业人士齐聚一堂,向华光先师敬拜,祈求平安顺利。这不仅是一场宗教仪式,更是一场文化盛会,展现出梨园子弟对祖师的敬仰、对技艺的尊重,以及社群之间的凝聚力。
粤剧作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与华光信仰密不可分。华光诞成为粤剧界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象征着技艺的传承与行业的尊严。梨园子弟常以「祖师爷赏饭吃」自谦,表示技艺得来不易,需感恩敬神。
华光,又称华光大帝、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等,据传姓马名灵耀,天生三眼,是玉皇大帝座下的火神。相传玉帝因凡间戏棚锣鼓喧天,命华光下凡焚毁戏班。华光不忍生灵涂炭,反而教戏班焚香化宝,让烟雾直上天庭,使玉帝误以为戏棚已毁,戏班得以幸免。自此,戏班子弟奉华光为「戏神」或「祖师爷」,尊称其为「华光师傅」。
这段传说不仅赋予华光神圣地位,也反映出戏曲行业对火灾的恐惧与祈求平安的心愿。在昔日以竹木搭建的戏棚中,火灾风险极高,敬拜火神华光,既是信仰,也是实际的祈福行动。
而《香花山大贺寿》作为贺诞剧目,源自明代《香山记》,剧中观音接受众仙祝贺,并施展「观音十八变」,化身渔、樵、耕、读等形象,展现粤剧排场与武术功架。演出尾声,角色刘海洒金钱,象征招财纳福,台上台下互动热烈,气氛高涨。
这种剧目不常演出,仅在华光诞时呈现,既是对神明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反馈。透过演出,梨园子弟得以温故知新,薪火相传。
大澳华光古庙 本港唯一供奉华光先师古庙

大澳华光古庙

粤剧发展与华光信仰密不可分。

刘海洒金钱一幕。
大澳华光古庙是香港唯一供奉华光先师的古庙,位于大屿山大澳杨侯古庙路9号,深受梨园子弟与村民敬仰,2023年评为二级历史建筑。大澳华光古庙不仅是梨园子弟的精神寄托,也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每年华光诞,庙宇香火鼎盛,戏曲与信仰交织,展现出本地社群对传统的尊重与延续。
庙宇背景与历史
■建庙年代:可追溯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历史逾百年。
■重建与修葺:1973年原地重建、2000年大修、2025年完成20年来最大规模修缮。
■建筑特色:庙宇规模不大,却庄严古朴。庙内设有华光神像、香炉、神联等,彰显神威与敬意。
交通与游览建议:东涌乘11号巴士至大澳总站→沿棚屋步行5分钟→见杨侯古庙右转上山(8分钟即达)。建议结合棚屋、天后庙、龙虾公园一日游。
庆祝仪式与文化意涵
香港的华光诞活动由各地社群及行业组织举办,其中以粤剧界的八和会馆最具代表性。八和会馆每年在油麻地会址及高山剧场举行贺诞仪式,活动由农历九月二十七日子时(即二十八日凌晨零时)开始,至二十八日子时结束。
仪式包括:
■上香拜祭与化宝 :梨园子弟在华光像前焚香、化宝,祈求演出顺利、身体健康。
■演出贺诞剧 :八和会馆演出《香花山大贺寿》与《仙姬送子》,前者为大型吉庆剧,动员数十位演员,展现粤剧技艺与团结精神。
■神像巡游与安奉 :华光像由会馆移至剧场,象征神灵观戏,并由弟子彻夜守护。
■联欢晚宴与敬拜 :晚宴设神坛,让同业与戏迷共同敬拜,促进交流与情谊。
这些仪式不仅是宗教活动,更是行业文化的展现。演员在神灵前献技,既是敬神,也是自我砥砺;观众参与其中,则是对传统文化的支持与认同。
责编: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