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题讲座。(大公报记者 马丁 摄)

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题讲座。(大公报记者 马丁 摄)
大公报讯 香港理工大学今日举办「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邀请两位前驻外大使就外交外事知识、中非外交理论与实践等主题与师生进行分享。下午,理大蒋震剧场座无虚席,由于报名观众热情高涨,在主会场外,还特设了容纳100余人的分会场。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致辞表示,中国外交正是在理论与实践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理大其中一个办学使命,就是培养学生拥有家国情怀和具备全球视野,有担当、爱国家,能造福社会和贡献国家。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大公报记者 马丁 摄)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在从事外事工作,每个人都在对外。所以,我觉得了解一些外交知识非常有必要。」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前驻希腊、爱尔兰等国大使罗林泉首先进行分享,介绍了联合国、外交官称谓等外交知识。

罗林泉大使(大公报记者 马丁 摄)
罗林泉特别分享了他在担任驻希腊大使时,亲身参与的从利比亚撤侨经历。2011年2月,利比亚内战期间,中国驻希腊使馆在第一时间争取到了希腊政府的同意,第一时间租到了三艘邮轮,向利比亚的班加西、的黎波里港口派出了9个船次,共撤离7批一共13185名中国公民到希腊的克里特岛安置。在克里特岛安置高峰期间,准备了20个饭店,1万张床位,每天接两班船,送8个包机回国,实际践行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外交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前驻毛里求斯大使孙功谊以「『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论与实践」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中国把非洲当作真朋友,无论中国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会把非洲国家当作患难之交。

孙功谊大使(大公报记者 马丁 摄)
孙功谊指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性合作与价值观重构,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发展道路,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提供范式参考。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各种力量的战略博弈中,非洲是我们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
「我是印尼华侨。印尼曾经有排华的阶段,当时他们冲击大使馆,你们冒着生命的危险为了祖国服务。我非常敬佩你们外交官。」在问答阶段,在现场的中国工程院陈清泉院士热情地提问,现在有强大的国家,特别有强大的经济和强大的国防力量来支持外交官们,我们的外交是不是更强大了?
罗林泉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刚到外交部时,接待外宾都要到外交部的服装库去借服装,刚到美国的时候,还要到「garage sale、yard sale、one dollar」(车库特卖、庭院特卖、一美元店等折扣店)去买东西。而到了今天,以撤侨行动为例,当时有美籍华人向美国驻班加西的总领馆求助,美国总领馆置之不理,最终是中国政府把他救了出来。「现在我们说中国大国外交,要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我们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很大的目标。我们就从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样出发,只要朝着这个目标走,我相信就能越做越好。」
责编: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