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不认为青年选择「躺平」,指如果出现机会,青年将很努力把握,例如民青局每年举行各项交流计划,申请人数都倍增。(资料图片)
香港文汇报讯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推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今晨在电台节目上表示,香港青年非常优秀,只要有平台和机会,一定找到方法发挥潜能。对于有立法会议员在报章撰文指,越来越多年轻人目光黯淡,许多青年已放弃对未来的憧憬。麦美娟对有关言论不表认同,不认为青年选择「躺平」,如果出现机会,青年将很努力把握,例如民青局每年举行各项交流计划,申请人数都倍增,当有六至七成是首次参与的并不是「熟客」,而有关「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将为青年人提供更多机会。
麦美娟指,「有些人的言论,其实其潜台词是想说政府做得不够,所以青年人『唔like』你(政府),但其实这样的说法对青年人很不公平。由我们民青局举办的各项交流计划也好,实习计划又好,每年的申请人数是倍增的。即是说青年朋友是知道我们有这些活动举办,而这些活动是他们想参与,而且他们会争取这些机会去参与我们的计划。」
她指,本港青年面向国际,亦有语言优势,生活于国际大都会,与国际社会有很多沟通和接触,因此要善用优势更联通世界。政府其实每年都会资助20人到联合国志愿组织实习半年,亦安排参与国际会议,日后将会加强有关工作,例如如果有一些组织在其专业领域有国际会议,可向局方申请资助,支持他们安排本港青年参与,亦会继续向不同国际组织争取实习岗位。而「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除会为青年提供更多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会议的机会外,亦会资助各范畴的机构,提供机会让青年参与国际会议。

民青局举办的各项交流计划又或实习计划,每年的申请人数是倍增的,麦美娟指,当中更有有六至七成是首次参与的,并不是「熟客」。(民青局网页图片)
麦美娟又指,本届政府非常重视青年声音,在18区每区都设立两个青年委员会,委员不单由政府委任,年满16岁亦可自荐加入,每年有数千人申请加入,年满16岁便符合资格,一同建设社区。
另外,本港早前举办的青年发展高峰论坛,吸引超过3,000名青年参加,当中有600名青年来自美国及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亦安排本港青年义工接待,训练本港青年的「主人翁意识」。
在其他扶持青年成长发展方面,民青局在「青年宿舍计划」下,资助非政府组织将酒店转型为青年宿舍,现时本港已有3,000多个宿位,荃湾、九龙城、深水埗、湾仔和天水围等都有,除让青年人以低于市价的租金入住,亦在居住期间,参与义工服务、到大湾区考察,在各方面装备自己,面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挑战。
责编: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