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大桥半马
(香港文汇报记者 唐文、费小烨)连场盛大的国际体育盛事:利物浦对战AC米兰、阿仙奴对决热刺等,吸引国际重量级球星带动球迷云集香港,市面热闹沸腾。这些都是「M」品牌计划下获认证的体育项目,为进一步提升计划的效益,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昨日公布,政府已完成对计划的检讨,未来将对申请活动进行精准的甄选,聚焦于国际公开赛事,并调整评分标准,特别考虑推广体育发展、旅游及推动本地经济效益的成效。资助上限也将会按照各申请项目的评分而定,由600万元至1,500万元不等,并强化监察机制,要求主办方在活动完结后,提供有关访客数字、经济效益等资料,若不达标或会调整发放的资助额。新措施适用于下月15日以后收到的申请。
7月31日:阿仙奴 vs 热刺
罗淑佩昨日出席全运会群众赛事保龄球项目后会见传媒时公布,该局与大型体育活动事务委员会已完成「M」品牌计划检讨,并提出优化措施,更具策略性、更有效和精准地分配政府资源,以支持高质素和具经济效益的大型体育活动。
优化后,该计划将聚焦国际公开赛事,并将调整评分标准。罗淑佩说:「特别是表演及争取国际排名,或计分赛事,当然会优先考虑。至于所谓『阵容』,参赛的运动员或者队伍,他们的知名度、实力,当然也是申请能否被确认为一个『M』品牌、应该赞助的盛事一个主要因素。」
6月22日:中国 vs 意大利
首三年补助逐年递减
获审批活动会按评分订出资助上限,由600万元至1,500万元不等。换言之,并非每个项目都自动获批1,500万元的资助上限。而首三年的直接补助金将逐年递减,以鼓励主办单位寻求私人赞助。政府亦将试行选择在非康文署场地或香港大球场,进行活动的租场补助金上限,由100万元增至300万元,配合大型体育盛事使用不同场地的需要。
资助上限设不同级别
去年获「M」品牌计划支持的国际迈亚密足球队来港作赛时发生美斯「失场事件」,为免类似事件再发生,该计划强化监察机制,要求主办方在活动完结后,提供有关访客数字、经济效益等资料,若不达标或会调整发放的资助额。罗淑佩表示:「美斯事件,是否政府可(有)更多方法,令他们更符合市民大众及旅客的期望等,又或对于表演赛,我们会否有更严谨要求。」
大型体育活动事务委员会副主席、立法会议员郑泳舜向香港文汇报表示,今次检讨最大的修订是设立不同资助级别,有别于过去划一以1,500万元作为资助上限,他建议一些刚起步的体育活动或青少年赛事,可从较少资助额的申请做起,具规模后再慢慢「向上流动」。
此外,委员会对于赛事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要求将更为细化,除入场人数等,政府也会监督活动如何达到盛事效果。郑泳舜回顾美斯事件,「我们对于表演赛尤其是以球星为标榜的活动要求,之前已经作出过修订,但今次会再提出更多要求,包括在中间过程也进行一些管理,不希望主办方声称邀请某球星过来,但球星临时受伤,无法出席,最后被扣赞助,这是双输,关键是要有提前预案,确保观众体验。」
优化「M」品牌新措施
评分标准
●考虑项目对体育发展的成效
●申请表演赛/邀请赛项目时特别考虑旅游推广及对本地经济效益
●在旅游推广和对本地经济有显著效益的大型体育赛事,可考虑以表演赛/邀请赛形式申请
●每项活动总资助上限按评分而定,由600万元至1,500万元
●为鼓励主办方寻求私人赞助,按年递减大型体育赛事首三年的直接补助金(即最高分别为600万元、500万元、400万元)
●选择在非康文署场地或在香港大球场进行的「M」品牌活动的租场补助金拨款上限,从100万元增加至300万元
甄选标准
为香港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持续落户香港,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即一年以上):
●大型体育赛事:集中支持世界级水平赛事,同一系列的锦标赛/巡回赛中,每年只资助一项级别较高的赛事
●表演赛/邀请赛:采用固定申请周期接受和处理申请,一般在同一周期只拣选不多于三项表演赛/邀请赛
审批程序和申请要求
●在拟举办或公布举办活动前(如举行记者会)至少六个月前提出申请
加强监察
●主办单位签署资助协议条款,并提交已确认的现金赞助证明文件/保证书后,活动举行前最多获发放合资格配对拨款的50%
●文体旅局就资助协议条款及评估报告内的项目进行核查(包括现场视察)
●如未能按申请计划举办或未达成关键绩效指标(包括旅游推广和经济成效等),委员会将进行评核,有机会调整最终发放的资助额
●主办方需委托独立的专业机构就参加者(包括旅客)进行调查,并提交报告
陈茂波:海湾访港客首7月增五成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左一)在入场后与沙特阿拉伯嘉宾交流。 Fb图片
首次在香港上演的沙特超级杯前晚进行决赛,球员卖力作赛获在场球迷一致赞赏,赛事气氛热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亦是座上客之一。他昨日发表网志引述沙特的主办机构指出,首次把赛事安排于东亚举行并选址香港,考虑的不仅是香港国际化的特点,更是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以至整个中国和亚洲的角色和地位。陈茂波指出,香港与中东地区近年的交往不断深化,涉及的领域亦愈来愈广,亦令来自海湾地区国家的访港旅客人数继去年增加70%后,今年首7个月再增五成。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指出,近月连串在港举行的文化、体育与旅游盛事除带动访港旅客增长外,亦带旺餐饮、零售等旅游相关行业。
陈茂波在网志上指出,除了金融商贸外,香港与中东地区近年亦有不少文化艺术和体育层面上的交流,有助加深双方对彼此文化、历史和风俗的理解和认识,也为往后香港和中东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打下更深厚和坚实的基础。他提到,香港与海湾地区的双边贸易总额去年达1,500亿港元,过去5年年均增长约11%;香港特区政府正加紧推进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经贸办的工作,进一步促进香港与中东和北非之间的经贸与文化关系。
本月两周六内地客各逾20万
另外,罗淑佩指出,今个夏天香港足球盛事浪接浪,沙特超级杯3天赛事连同较早前曼联、利物浦、阿仙奴、AC米兰及热刺相继访港比赛,加上中国香港对印度的亚洲杯外围赛,合共吸引逾25万人次入场。本月9日及16日两个周六,分别录得20万及逾21万内地旅客人次访港,是疫后复常以来,黄金周以外单日内地旅客人次新高。
沙特超级杯无M 纯靠商业运作也精彩
C朗前晚在香港大球场作赛,上半场射入十二码后跑到角球位做出招牌动作「SIU」庆祝。资料图片
国际文娱管理公司(ProEvents)主席金伟明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前晚在香港大球场上演的沙特超级杯决赛吸引约3万名观众入场,其中不少为专程来港的旅客,展现国际赛事对旅游业的拉动效应。该活动虽然并未获得「M」品牌认证,但足证业界可通过商业模式成功举办盛事,不担心「M」品牌计划收紧会令主办单位却步。
金伟明相信政府检讨审批机制是从务实角度出发,主办方在筹备活动时也需量力而行,检视是否符合受资助条件,「一个活动要生存下去,就要想办法,就算是获得「M」品牌全额资助,是不是就一定够办一场国际赛事呢?仅是邀请一支国际著名球队甚至一个巨星来港,1,500万元都未必足够,何况还有其他费用。」
确保公帑回报香港整体
大型体育活动事务委员会委员黄杰龙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香港近年已成盛事之都,资助款项理应聚焦于更重量级的国际性赛事,「公帑使用都必须确保付出与回报对香港整体有利,任何拨款机制都应该不时作出检讨, 检讨并不代表其本身有重大问题,更重要是持续进步以及与时并进,确保资源用在最有效的地方。 」
至于表演赛未来可能不获资助,黄杰龙认为,既是表演性质,主办单位应有足够信心该赛事本身已经极具吸引力,可纯粹以商业运作,政府不作介入亦合理。
责编:罗慧
M品牌资助优化 重经济效益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