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边缘—香港电影的卧底世界」现场复现港片经典追车场景,十分震撼。
大馆供图现场展出《无间道》剧本原稿。
大馆供图展览第十幕,呈现张国荣在电影《英雄本色》中的同款场景「电话亭」。 大馆供图
(文、摄:香港文汇报记者 陈艺)今个暑期,各类精彩文化艺术展览层出不穷,大馆新展「光影边缘—香港电影的卧底世界」以其独特的主题和设计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展。是次展览由导演陈咏燊与香港中文⼤学中国研究中⼼助理教授温祺德联合策展。在⼤馆的复式展室内,观众将从演员的视角亲身走进卧底世界,沉浸式体验以电影级制作重现的经典香港卧底电影场景,感受「卧底」身份下的复杂内心纠葛。
小朋友投入体验电影场景。
香港电影在上世纪80年代凭借独特的风格、高效的制作和国际化的视野,在华语地区乃至全球享有盛誉,被称为「东方荷里活」。著名电影史学家及理论家David Bordwell曾在其2000年出版的《香港电影王国—娱乐的艺术》中以「尽皆过火,尽是癫狂」(All Too Extravagant,Too Gratuitously Wild) 来形容上世纪70至90年代的香港通俗电影,而这一形容针对「卧底电影」来说则更显贴切。「卧底」常陷于道德两难与忠诚冲突之中,是过去半个世纪香港犯罪电影的核心角色。从「卧底」的身份出发,影人们不断衍生出种种关于「黑与白、善与恶、正与邪」的探讨,将身份焦虑、忠义悖论、生存困境、人性底色糅合,创作出一部部枪火与血泪交织的优秀作品。香港卧底电影类型片的成功,充分彰显了香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淬炼出的创作智慧。其中无数的经典台词与场景更成为了几代观众难以忘怀的「港式记忆」。
在展览第二幕「边缘人网」,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八部卧底电影的案情铺陈。
「光影边缘—香港电影的卧底世界」以十个主题场景展开,配以剧本手稿、导演、演员和配乐⼤师的访谈片段,让观众跟随展览思路,逐步进入「卧底」的角色世界。展览还特别呈现了包含电影人古天乐,导演徐克、麦兆辉、章国明,配乐⼤师泰迪·罗宾与金培达,以及曾参与真实卧底行动的导演兼前警司陈欣健在内的系列独家访谈片段。
观众可在展览场景四「风云战场」中感受逼真的枪战场景。
今次展览以时间顺序回顾香港卧底电影逾40年的发展轨迹,复现并致敬了包括从新浪潮先锋章国明的《边缘人》(1981),到八、九十年代林岭东的《龙虎风云》(1987)、吴宇森的《英雄本色II》(1987)与《辣手神探》(1992),再到霍耀良的《龙在边缘》(1999),千禧后刘伟强与麦兆辉的《无间道》(2002)、尔冬陞的《⾨徒》(2007),以及陈木胜的《扫毒》(2013)共八部经典卧底电影的重要场景。
逼真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
展览场景六「被遗忘的房间」复现《无间道》中的心理咨询场所,布景唯美细致。大馆供图
在电影《龙虎风云》中,激烈的枪战戏令无数影迷难忘,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可在展览场景四「风云战场」中感受逼真的枪战场景,一个个弹孔和特制现场烟雾,配合环回声效循环上演,让进入其中的观众恍如置身火拚现场。在展览场景七「辣手茶楼」中,观众可置身于掀翻的餐桌旁,定格于飞溅的茶水之间,感受《辣手神探》中警察与黑帮激烈追逐、高潮迭起的打斗场面。
在展览场景六「被遗忘的房间」中,观众还可走近电影《无间道》中,陈永仁(梁朝伟 饰)和心理咨询师李心儿(陈慧琳 饰)进行心理咨询的场所,在唯美细致的布景中,感受卧底探员心理挣扎的复杂与不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十个场景的布置不仅紧贴「卧底」主题,且制作十分精细,「连悬挂的鸟笼道具中的底部斑点都一笔笔画出」,可见策展的用心和专业。
香港卧底片的独特精神底色
联合策展人陈咏燊导演对港产卧底片未来有信心。
「在1981年的《边缘人》里,阿潮这个角色最令我着迷。」联合策展人陈咏燊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那个年代电影没有沉重的票房压力,编剧可以大胆塑造一个年轻警察,他在执行卧底任务时竟真的滑向黑暗深渊。」这种对于真实人性复杂性的展露,令他感受到前辈影人创作的真诚。
本次展览亦期待激发观众对于「卧底」身份的多重思考,陈咏燊特别聚焦于「警方卧底」这一群体:「他们底色是好人,却要深入罪恶核心。当他们在黑暗中与『敌人』朝夕相处,甚至产生情谊,那种撕裂感与负罪感是直击人心的。」这也正是《无间道》中刘德华角色的永恒悲剧:一个渴望由黑转白的灵魂,最终被自己编织的谎言深渊吞噬。「每个卧底,无论起点如何,内心最深切的渴望,终究是『做回一个好人』。」
陈咏燊强调,无论卧底们身处何等身份困境与生死危机,展览最终希望传递的信念正如曙光穿透黑暗:「就像吴宇森导演《英雄本色》的英文名『A Better Tomorrow』——历经万难,我们依然要望向明天,追寻更好的可能。」这种在绝境中不灭的希望,构成了香港卧底片独特的精神底色。在展览第十幕,不少人驻足电话亭,模仿张国荣在电影《英雄本色》中的同款动作,打卡留念。
展出珍贵电影文物 期许港片创作未来
「香港弹丸之地,在巅峰时期的电影产量却高居全球第三,仅次于荷里活和宝莱坞。」陈咏燊分析道,在高度商业化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香港电影人练就了提炼强烈戏剧冲突的本领。「卧底角色天生携带巨大矛盾——黑白身份的撕裂、忠诚与背叛的煎熬,如同天然的戏剧富矿。」编剧深谙此道,观众也为之痴迷,辅以枪战、追车等大场面,共同构筑了香港卧底片的黄金时代。
然而近年来,曾经叱咤风云的卧底身影在港产片中渐趋稀薄。陈咏燊直言不讳地指出:「动作卧底片需要相当的制作成本支撑追车、爆炸、枪战场面。当投资收紧,创作者自然转向更小成本、更少动作元素的题材。」市场的冷暖直接牵动着类型的兴衰。「若整体票房回暖,投资信心增强,」他补充道,「这个充满魅力的类型必将重焕生机。」
本次展览由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参与协办,得益于总会与香港电影业界的深厚联系,得以展出一系列珍贵的电影文物,包括《无间道》等剧本原稿、原装电影片段,以及梁朝伟、尔冬升等影人当年所获的重要奖杯等。同时,大馆的部分展览门票收益将用于支持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以培育本地新晋创作人才,持续推动香港电影产业的创意发展。
「光影边缘—香港电影的卧底世界」
时间:即日起至10月5日 上午11时至晚上7时
地点:大馆01座警察总部大楼LG1楼及LG2楼复式展室
责编: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