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创科人工智能发展迅速,相关行业职位空缺逆市增加一成,凸显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人才的重要关联。图为本港早前举办的职业博览会。 数据图片
(香港文汇报记者 杨盈盈)踏入大学毕业季节,不少大学生忙于搵工,在当前国际政治环境及关税贸易争端下,经济未明朗,影响就业市场。香港文汇报取得大学联校就业数据库(JIJIS)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1月至3月提供予本港大学毕业生的全职空缺有7,900多个,虽然较去年同期减少,但薪酬却微增2%,在香港创科AI (人工智能)发展势头下,与电子、工业、电气及机械工程相关的职位空缺逆市增加一成,相关人才相当抢手,凸显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人才的重要关联。有学者专家指出,今年首季本港整体经济及就业仍属稳定,数字更多是说明雇主对前景抱观望,因而延后招揽新人,估计随着各地应对贸易战的政策方向逐渐明朗,今年底前就业市场或会回暖。
根据JIJIS回复香港文汇报的数据,今年1月至3月,适合大学毕业生的全职职位有7,928个,较去年同期减少8,478个,跌幅51.7%,而提供空缺的雇主也由约1,000个减至640多个。相比受疫情冲击最大的2020年及2021年,该两年首季的空缺亦有逾1.2万个。不过待遇方面,今年首季大学毕业生职位薪酬中位数是1.95万元,平均薪酬2.1万元,较去年同期轻微增长约2%。
服务零售业职位锐减
数字显示,不同行业绝大多数工种有意招聘大学毕业生的职位都减少,其中客户服务类包括零售、酒店、旅游等行业的情况较显著,空缺由去年首季的4,502个减至今年的351个,跌幅超过九成。
其他包括IT程序设计、银行、教育、市场营销等多个传统行业空缺数亦跌逾一半。
个别工种的空缺数目则逆市增加,其中电子、工业、电气及机械工程类别由1,773个增至1,957个,增幅约一成;而树艺园艺、纪律部队、室内设计等空缺亦分别微增5至7个,由于有关工种空缺基数低,所以升幅高达三倍。
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表示,电子、工业、机械等工程职位增加,是受惠于本港创科产业发展,“近年特区政府在AI+、生命科学及金融科技等投入大量资源,相关基建及技术需求增加,带动了这些工程类职缺的增长。”
虽然今年首季大学毕业生职位空缺明显减少,但他认为期内香港整体失业率维持3.2%,反映总体就业市场仍能满足求职者需求,而本地生产总值升幅亦较预期佳。
他认为,贸易战下本港企业更趋审慎,降低或延后投资未来人手的意愿,令“招新人”环节受影响。
黄锦辉认为,普遍香港雇主目前是处于观望阶段,“贸易战的不明朗环境,让企业较难作出长远规划,因此暂时减慢招聘,但随着国家及香港应对的方向逐渐明朗,市场将有机会回暖。”
他相信,职位空缺及市况于第二三季或至少年底前会有好转,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或会降低关税,另一方面香港的“零关税”亦可吸引外商,并在中美争端的新形势下发挥“超级联系人”优势,成为跳板助力内地将外商“引进来”及让企业“走出去”,这些都能使经济回稳。
美关税政策冲击就业
资深人力资源顾问、毅知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周绮萍表示,电子及机械工程等职位逆市上升,主要是因相关工种原已存在一定程度人手短缺,加上本港人工智能及机械人技术快速发展,相关企业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加。
她认为,经济不稳及国际局势是影响大学生求职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今年初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其贸易及关税政策冲击环球经济环境,包括出口贸易、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及消费相关行业都会采观望态度,导致招聘意欲下降。
她指出,市场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政策朝令夕改,令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企业为减低风险,对招聘新人态度愈见保守。
【特稿】求职及早规划 无惧“十投一回”
面对目前全球地缘政治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或会影响本港的就业巿场,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已未雨绸缪,提早在毕业前几个月已开始求职;亦有同学坦言已有遭遇波折的心理准备,但相信只要提早规划,有信心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出路。
左起:HAFI、李美欣、谢树基、林琦颖、陈思羽畅谈毕业生提升求职竞争力。香港文汇报记者杨盈盈 摄
考虑大湾区内地城巿寻机会
在港大主修英语研究的陈思羽于本学期中开始积极搵工,目前申请了十多份工作,收到四次面试邀请,暂获行政文职工作的录取。面对长期等待消息及不确定性,她表示在调整心态后,已接受“十投一回”的现实。“及早规划搵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很重要。”她表示,未来不排除在大湾区内地城巿寻求更多机会。
就读港大对外英语教学硕士课程的李美欣,今年1月起积极求职,主要申请国际学校和补习机构的英语教学职位,暂已收到3个面试邀请,并获一家知名补习机构录取,月薪逾三万元。她指求职过程并不顺利,特别是申请国际学校时,由于未有教育文凭(PGDE),遇到不少限制。
她指出,教育行业对教师资格要求不断提高,空缺却减少,加剧求职压力,希望特区政府加强对教育行业的支持,例如扩大PGDE名额,及增加AI和教育科技相关培训,帮助毕业生适应未来职场需求。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HAFI KHOIRUL主修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作为港大的国际学生,他获港铁录用从事IT助理,负责数据分析。他于去年毕业后便开始求职,申请约100家公司,参加近20次面试,最终获得5次进一步面试机会并成功录取。
【学校支持】港大加强AI培训 增毕业生竞争力
香港大学学生事务长谢树基及就业总监林琦颖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指,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确实存在挑战,尤其是全职和实习岗位减少,为此校方会着力加强学生支持,包括培训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以及一对一职业辅导、AI模拟面试等,希望提升毕业生竞争力。
林琦颖提到,去年开始港大接获的实习及全职岗位已有所减少,但根据最新的就业统计数据,去年港大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7%,平均月薪约33,430元,创历史新高,至于今年的招聘情况,她观察到金融、IT等行业都有收缩,说明经济情况并不明朗,及有更多学生有意投身稳定的公务员行列。
推AI实习计划与企业配对
AI应用正于各行各业成为关键趋势,林琦颖表示,港大早前推出AI实习计划,帮助学生及早掌握相关AI技术,并与企业进行配对,提升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
责编:陈楚发
谢树基补充,港大将于2025/26学年起,规定所有本科生必须修读AI相关课程,确保具备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校方还发布行业报告,支持学生了解市场对AI技术的需求,更好地装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