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日本政府于1993年「河野谈话」中曾承认日军慰安妇制度涉及强迫和欺骗,遭日本右翼势力视之为「国耻」。安倍政府上台后,右翼团体屡屡公开征集签署,要求日府撤回或淡化「河野谈话」。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就有关香港发现日海军慰安所群址事件向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回函称: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继承「河野谈话」基本立场。但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翻查外务省网站发现,日本政府的官方表态与「河野谈话」核心内容截然不同。
1991年12月日本政府对二战中日军相关「慰安妇问题」进行调查,时任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于1993年8月4日宣布调查结果。日本外务省网站公布的历史谈话内容承认日本「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曾在较大地域范围内设有慰安所,并存在大量慰安妇。慰安所是应当时军方要求而设置运营的。而且旧日本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慰安所的设置、管理以及慰安妇的运送。慰安妇主要由接受军方要求的商家来征集,但实际中存在许多蒙骗或强制等情况,且官方等确实直接参与此事。慰安妇在慰安所处于被强制状态,生活痛苦不堪……」这段谈话被称为「河野谈话」,也为日本与中、韩等国在更多层面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否认「强征」与「性奴役」
安倍右翼政府上台后,包括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在内的右翼群体坚称「慰安妇是自愿的」,是「商业契约的一部分」,持续要求政府撤回及淡化「河野谈话」。那么其诉求与态度,是否为现时日本政府所支持和承认呢?
8月10日,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向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发送采访函件并附七个问题。8月29日,日领馆回函称,「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承继1993年8月4日内阁官房长官谈话之内容。」
不过,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翻阅日本外务省网站发现,就慰安妇问题,日本现届政府在「强征」与「性奴役」官方表态上,与「河野谈话」核心内容截然不同。
外务省的相关立场表述中说,「有些说法很难说是基于历史事实,例如『强征』(forceful taking away 英文为外务省表述原文,下同)和『性奴役』(sex slaves)的指控……在日本政府能够识别的任何文件中都无法得到证实……『性奴役』一词与事实相矛盾,因此不应使用。」「为了实际方便,日本驻首尔大使馆和驻釜山总领事馆前的雕像被称为『慰安妇雕像』。但这个词并不反映雕像正确地体现当时那些女性的现实情况。」
专家斥日政府卸膊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认为,日本领事馆答覆秉持「河野谈话」立场,应该予以肯定。但未回覆具体问题,显示其态度谨慎,同时也刻意回避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以免招致舆论批评和日本政府指责。这表明日本的外交系统与政府一样,不愿意彻底承担侵略责任、反思历史。这种暧昧立场对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塑造共同的历史观、建立亚洲命运共同体及亚洲的和平都是不利的。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接受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采访时,批评日本政府近年淡化「河野谈话」、官方网站删改慰安妇史料。他称「日本未清算日皇的战争责任,军国主义遗毒犹存,是对历史的背叛。」

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向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回函称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继承「河野谈话」基本立场。
本报发给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采访函件
《香港文汇报》有关求证日军于港实施慰安妇制度的采访函
日本国驻香港总领事馆:
《香港文汇报》拟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队于中国及香港地区设立慰安设施及征用慰安妇之历史进行专题报道,期望透过贵方的回应,促进公众对历史事实的理解与认识。兹诚挚邀请贵方接受本次采访,针对以下议题提供说明与见解:
1、日本政府或军方在侵华时期,对「慰安设施」及「慰安妇」的官方定义为何?是否有制度性规范或文件记载?该定义是否等同于现时日本政府的口径?
2、近年中国学者透过日军档案与地方调查,揭示多处慰安设施所在地。贵方对此类研究与报道持何态度?是否有官方回应或反驳?特别是曾于香港建设的「桃园」「吾妻屋」「南海庄」「乙姬」的情况,是否有回应?除此之外,(包括海军和陆军)是否还在香港其他地方建有「慰安所」或「慰安设施」?
3、2017年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于中环天桥设置慰安妇纪念像,据报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曾向特区政府提出抗议。请问贵方是否可确认此事?抗议内容与立场为何?
4、香港的博物馆将在8月底开始展出有关慰安妇史,部分内容涉及香港地区。贵方是否知悉此展览?是否有官方立场或回应?
5、1993年河野洋平官房长官曾承认日军以诱骗或强制手段征用慰安妇并表达歉意。请问日本政府目前是否仍维持该立场?是否有政策或言论上的改变?
6、日右翼团体近年一直否认在侵华战争中包括强征慰安妇等暴行,其背后是否为日本政府所支持?
7、有报道指出二战结束后,日本亦曾组织本国女性「慰安」驻日美军。此举是否延续战时慰安制度?是否涉及政府主导性奴役本国女性的争议?
敬请贵方于8月底前方便时段安排回覆或接受访问,我方将依照贵方意愿安排形式(书面、视讯或面谈)。如需进一步了解采访背景或问题细节,欢迎随时联系。
此致
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
2025年8月10日
【话你知】日迫联合国修改规则 受虐国申报竟需施暴国许可
2015年中国《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日本政府与右翼团体随即反制。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战后70周年谈话」直接表示「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背负不断谢罪的宿命」。一个月后,「慰安妇真相国民运动」等右翼组织向日本政府提交声明,要求阻止中国申报抗战相关档案。该组织的发起人之一加濑英明是日本著名右翼学者,其父加濑俊一曾任战时外交官,并出席过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加濑俊一曾任战时外交官,并出席过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资料图片
2017年中、韩等国联合申报「慰安妇」档案,遭日本反对,并威胁若档案入选将退出教科文组织,导致审议陷入「无限期对话」。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改规则,只要有会员国反对,申报即无限期搁置。

这种组织化的否认与阻挠,不仅拖延了慰安妇史料的国际认证,也为其他加害国提供效仿,严重削弱了受害国透过国际机制争取历史正义的可能。
港抗战展慰安妇资料少 新研究尚未纳入官史体系
今年8月底始,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与内地博物馆联合举办抗战专题展,康文署此前回覆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称两展均会展示香港慰安妇史料。惟记者走访后发现相关展示内容极为稀少。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这表示香港政府尚未将最新研究发现纳入官方史料体系。

海防博物馆抗战展中有关香港慰安妇的史料久未更新。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 摄
港展慰安妇史料20年未更新
香港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办的抗战展中有关香港慰安妇的介绍只有寥寥数语,展出史料也仅是数十年来坊间流传为日军高级慰安所的千岁馆暨千岁花坛于当年的宣传单页。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合办的抗战展中的有关史料是一张旧照,说明称「日军设在香港骆克道的慰安所旧址(今香港湾仔区东华三院德雅楼)」。该旧址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在1999年访问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田野调查时确认的,但该楼已于2004年改建为东超商业中心,这意味着相关史料已逾20年未曾更新。
康文署称博物馆将适时纳入新研究
有业内人士接受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采访时表示,香港政府尚未将最新研究进展纳入官方体系。他解释称,就内地经验而言,一般需要政府史料研究机构认证,再上报至国家层面。上述展览疏漏不仅意味着香港对慰安妇史料研究有限,也显示两地学术界的互通渠道有待打开。
「历史监察网民自发」召集人李美娜则关注到香港与内地学术交流不足的问题,建议康文署加强两地学者合作,合办研究或研讨会,系统整理抗战史料。并参考内地做法,建立本地史料认证机制,保存慰安妇及其他抗战历史的证据。
康文署回覆查询时表示:如有充分和合适关乎慰安妇的历史资料,会考虑纳入辖下博物馆展览。并强调辖下博物馆一直有透过与历史学者、专家顾问、学术机构和内地博物馆的咨询和讨论,对相关历史进行考证和研究,有系统地搜集、收藏和整理历史资料,并会适时展示。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接受香港文汇报新闻调查部采访时建议将相关历史融入教育,如在中学历史课本增补「香港沦陷时期妇女苦难」专题,以及于博物馆设专区,以照片、口述、日军文件还原真相。他不主张在现已确认的慰安所原址悬挂纪念铭牌,认为有关楼宇多已改建为民居或商用,恐影响居民生活与物业价值。但大有大厦附近商铺经营者表示,「顾客不会因为有铭牌就不来买东西,物业价值也不会因此变动。」
责编: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