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的历史长卷中,有两位跨越时空的榜样人物:一位是点燃云岭革命火种的先驱李鑫,一位是诠释奋斗精神的现代企业家褚时健。他们虽身处不同时代,却同样以坚韧品格与为民初心,在这片红土上书写了震撼人心的人生答卷。
1897年,李鑫生于保山龙陵的农民家庭,青年时期的他在五四运动浪潮中觉醒,为寻救国之路辗转南京、北京求学。在李大钊等先驱影响下,他认定马列主义是中国的出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留下"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犹如今日生"的入党誓词,以信念重塑自我 。1926年,他带着筹建云南党组织的使命返乡,三个月内便创建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在黑暗中点燃革命星火。

为发动工农力量,这位知识分子主动"淬火成钢"。在个旧锡矿,他化身"砂丁"与矿工同吃同住,在缺氧的矿洞中爬行背矿,用歌谣揭露剥削、唤醒觉悟。矿工们亲切称他"施大爹",他却在艰苦中建立起云南首个矿山党支部,领导罢工斗争开辟工人运动新局面。吴少默曾评价:"他是完整无缺的共产党员,完全把自己贡献给党的事业" 。1929年,32岁的李鑫在蒙自就义,用生命践行了对信仰的忠诚。
近百年后,玉溪出生的褚时健同样在逆境中书写传奇。15岁丧父的他早年辍学养家,21岁投身革命游击队,30岁下放农场仍坚守韧性。47岁执掌玉溪卷烟厂时,他以改革魄力将濒临倒闭的工厂打造成亚洲第一烟草企业,成为"烟草大王"。71岁遭遇人生重创后,这位古稀老人仍未向命运低头,在哀牢山承包荒地种橙,用十年光阴培育出享誉全国的"褚橙",85岁时再度成为励志符号。

两位榜样的人生轨迹虽异,精神内核却高度契合。李鑫为革命"不惧屠刀、甘为拓荒牛",褚时健"跌入谷底仍向阳而生",都彰显着云南人特有的坚韧品格。李鑫深入工农、扎根基层的为民情怀,与褚时健晚年带动山区农户脱贫的担当一脉相承——前者用信念照亮革命道路,后者用奋斗赋能乡村振兴。
巴金曾说,李鑫的人格"放射出万丈光芒",这座精神丰碑至今仍在传承。褚时健晚年常说"做事情要对得起良心",正是这种朴素信念,让他在种橙时坚持不施化肥,用品质赢得信任。如今,哀牢山的橙林与当年个旧矿山的革命火种一样,都成为云岭大地上最动人的精神印记。
从革命年代的舍生取义到新时代的奋斗不息,李鑫与褚时健用一生诠释了"坚守"与"担当"的重量。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榜样,永远是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直面考验的行者,这正是云岭风骨跨越时空的力量所在……
责编: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