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随着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创始人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关系恶化,该公司一度获得的各种官方订单也陆续“出现问题”。美国媒体近日统计称,五角大楼暂停了多个军事太空计划,其中大多与SpaceX有关。但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8日表示,当前SpaceX对于美国军事航天领域有难以取代的作用,尽管美军正在努力寻找替代者,但在短时间内可能仍然难以彻底与SpaceX切割。
“一小时全球货运”项目被叫停
据美国《星条旗报》报道,美军4日宣布暂停与SpaceX合作的高超音速火箭货运试验项目,理由是环保组织强烈反对在太平洋约翰斯顿环礁建设试验基地。
“星舰”发射画面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五角大楼就提出设想,将数百名美军士兵装入一个特制密封舱内,利用巨型运载火箭快速送到数千公里外的地区。理论上从美国本土发射,他们可以在1小时内抵达亚洲、欧洲或非洲的目的地。但该设想因为技术不成熟,尤其是没有合适的巨型火箭而仅停留在纸面上。一直到SpaceX提出“星舰”超巨型运载火箭的设想后,美军的火箭货运项目才重获新生。可以说这个被美军寄予厚望的快速运输计划,从一开始就和SpaceX密不可分。
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介绍称,2020年美国空军提出所谓“点对点”的全球快速货物运输计划,即利用大型商用火箭的运载能力,在数小时内将货物快速运送到全球任何指定地点。根据美国空军的说法,目前的军事运输方式需要数天到数周的规划,才能在合适的时间向遥远的地点提供物资,而利用火箭运输可以将这个过程缩短到数小时。尤其在执行高风险运输任务时,常规运输机飞行速度慢、高度低,更容易被对手击落,而从太空中以极高速度突防的运载火箭,拦截难度就大多了。
美国军方此前已经与SpaceX合作,研究通过“星舰”快速运送货物的计划。时任美国运输司令部司令、陆军上将斯蒂芬·莱昂斯表示,五角大楼的目标是利用大型商用火箭,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将相当于C-17运输机载货量(约85.5吨)的货物“在1小时内运送到世界任何地方”。据SpaceX公司介绍,“星舰”超巨型运载火箭由超重型火箭和“星舰”飞船组合而成,两部分都能重复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它的最大近地轨道运力为100吨,也满足美军的快速火箭运输要求。2021年6月,五角大楼启动“火箭货运先锋”实验性军事项目,对“在非传统表面降落火箭”“设计能够快速装货、卸货的火箭货舱”和“利用火箭货船空降货物”等方面展开研究。2022年初,美国空军进一步授予SpaceX一份为期5年、价值1.02亿美元的合同,要求从“星舰”计划中收集飞行数据,以测试“点对点”的货物和人道主义快速运输的技术可行性。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美军寄予厚望的项目,却因为环保组织反对在约翰斯顿环礁建设火箭发射场而被叫停,不禁让人质疑。美国空军发言人表示,正在考虑选择其他地点作为项目试验场地。但此前美军已经考察了太平洋上包括夸贾林环礁、中途岛和威克岛等其他多处地点,最终选在约翰斯顿环礁,因为它是唯一符合所有操作标准的地点:偏远、安全、在美国控制之下、可通过空中或海上进入,并且能够支持用驳船运输再入飞行器。
据介绍,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尽管长期遭到环保组织的反对,但约翰斯顿环礁一直是美军核试验、导弹防御、化学武器储存甚至空军反卫星武器试验的中心。事实上,环保组织对于美军的约束并非总是有效,例如环保组织与海洋生物学家都表示,美国海军舰艇的大功率低频主动声呐会伤害依赖水声进行导航、捕食和交流的海豚、鲸等海洋生物,而美国海军坚决反对放弃使用声呐探测水下潜艇的做法。美国舆论普遍注意到,美军叫停与SpaceX合作的火箭货运项目,与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的日子“巧合”地选在了同一天。
马斯克参与“金穹”生变数?
与此同时,SpaceX在特朗普提出的“金穹”导弹防御系统中的未来地位也充满不确定性。近年来,SpaceX的“星链”和“星盾”大型卫星星座受到五角大楼的青睐,几乎拿下了美国太空军大部分商业卫星通信合同。这种垄断局面已经引起美国国会的不满,这将对SpaceX后续参与美军方卫星项目产生不利影响。据美媒报道,知情人士发布消息称,6月早些时候,白宫指示五角大楼和NASA搜集SpaceX数十亿美元合同的详细信息,此举是特朗普与马斯克公开爆发矛盾后采取的措施。
美国《空军与太空军杂志》6月30日透露,耗资1750亿美元的“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将包括复杂的太空卫星系统。根据五角大楼太空发展局(SDA)的计划,美军将基于国防空间体系架构,实现对地面与海面时间敏感目标的超视距瞄准,以及对高超音速导弹的预警和跟踪。它们由近地轨道部署的数百颗卫星组成,以提供军事通信、导航定位、预警跟踪等功能。其中由450颗卫星组成的“传输层”卫星星座是SDA“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概念的核心,能够低延时地将侦察卫星探测到的数据快速传输到拦截系统,以实现对大气层中机动飞行的高超音速导弹的天基远程跟踪和拦截。报道称,目前首批27颗“传输层”示范卫星已经升空,并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发射第二批次共计126颗卫星,其承包商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约克太空系统公司和美国火箭实验室。
但让美国国会深感不安的是,具备多项重要功能的第三批次卫星的研发经费已经被叫停。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国防小组首席成员、特拉华州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库恩斯在美国空军2026财年预算申请听证会上直接批评称,此举就是SpaceX垄断的结果:“根据2026财年预算案,我们获悉国防部将中止太空发展局第三批‘传输层’卫星星座的计划。该计划现在被名为MILNET的秘密项目取代——该项目竟直接指定由SpaceX独家承建。”
库恩斯质疑MILNET项目缺乏竞争机制,未采用开放架构,并可能使五角大楼未来受制于SpaceX的专有技术。面对各方指责,美国空军部发言人承诺MILNET将采用“即插即用”架构设计,确保不会依赖SpaceX一家供应商。此外美媒还专门提到,现任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此前在担任国家侦察局副局长期间与马斯克有着密切的工作关系,被认为在数十亿美元的合同招标中“偏袒SpaceX”,这些负面消息都对后续SpaceX获得更多的美军卫星合同相当不利。
SpaceX去年发射量占美国八成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尽管五角大楼可能有意与SpaceX分道扬镳,但从现实来看,双方在短期内无法彻底分割。目前SpaceX凭借高可靠性和性价比优势,承担了美国绝大部分航天发射任务,无论是美国国家侦察局的保密卫星,还是美国太空军的X-37B太空飞机,基本是由SpaceX包揽了相关发射任务。相关统计显示,2024年SpaceX全年完成138次航天发射,相当于美国航天发射总数(158次)的87%,其中包括大量美国政府和军方发射订单,可见其优势地位。
美国《华盛顿邮报》此前曾提到,在特朗普和马斯克“翻脸”之后,特朗普就威胁要取消SpaceX公司获得的美国政府合同。但SpaceX的竞争对手追赶进度缓慢,这使得该公司在航天发射方面的主导地位没有受到多少挑战,美国政府也没有多少选择。
尽管美军此前试图寻找SpaceX的替代者,但现有美国商业航天发射企业的能力都存在明显不足。例如火箭实验室公司的“电子”号火箭运载能力有限,只能发射小型卫星;蓝色起源公司的“新格伦”重型运载火箭运力倒是足够,但今年1月才刚完成首次发射,大规模商业应用还需要时日;传统航天发射巨头——联合发射联盟的新一代“火神”运载火箭目前在发射频次和价格方面,距离SpaceX的“猎鹰9”号也有相当大的差距,甚至今年4月还出现了因为“火神”运载火箭积压任务过多,美国太空军被迫将GPS卫星发射订单转给“猎鹰9”号的情况。
除了商业发射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外,SpaceX的“星链”互联网卫星系统也取得了先发优势,并经过了俄乌冲突的实战检验。目前美军可选的替换方案是亚马逊公司的“柯伊伯项目”卫星星座,后者的目标是用3236颗低轨卫星提供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但目前该项目还处于早期阶段,未来的大规模发射更是取决于“新格伦”和“火神”火箭的进展,因此变数相当多。
责编:罗慧